-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海南省地方标准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规范》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起草工作组
2025年6月
2
一、工作简况
(一)标准名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估规范》
(二)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海南省2024年第五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计划号:2024-Z066。
(三)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四)协作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五)主要起草人信息、任务分工:标准起草组人员共22人,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具体分工见表1所示。
表1标准起草人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任务分工
1
卢晓强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负责编制全面工作
2
洪滨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生态处处长
负责组织协调及参与标准编制
3
马月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负责标准及编制说明的起草
4
徐徐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负责标准及编制说明的起草
5
刘燕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心主任/研究员
负责组织协调
6
穆晓东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参与标准修改
7
于锡军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参与标准修改
8
刘立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负责数据分析
9
李佳琦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负责数据分析
10
姚玲爱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负责标准修改
11
臧明月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负责数据统计
12
万雅琼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负责数据统计
13
于赐刚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负责数据统计
14
李孪鑫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负责数据统计
15
章嫡妮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负责数据统计
16
石丹丹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生态处副处长
负责标准编制
3
序号
姓名
单位
职称/职务
任务分工
17
陈玉南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生态处二级调研员
负责标准编制
18
吴强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生态处三级调研员
负责标准编制
19
周文漪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生态处一级主任科员
负责标准编制
20
任改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负责资料收集
21
侯德佳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参与资料收集
22
左永令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工程师
参与资料收集
二、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及背景
(一)编制标准的必要性及政策依据
1.制标的必要性
(1)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政策措施,确保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亟需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技术标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进行客观评估。这不仅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
(2)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需求
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土地开发、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这些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制定一套评估规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应对保护工作中的问题,还能为政策制定和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依
4
据。
(3)科学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目前,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缺乏统一的评估规范,难以系统地反映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制定统一的评估规范,将有助于规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决策者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保护政策。
(二)编制原则和依据
1.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该规范的制定基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分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管理者制定区域性、国家级甚至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通过定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需要完善评估方法,使评估技术标准与监管措施、保护政策和实际保护行动紧密联系,更好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可操作性原则
该规范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实际操作中的人力、资金和技术等条件。首先,评估技术标准应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的需求,具备指导和预警作用。其次,在指标和方法的选择上,必须结合我国以及海南省的区域生物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