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代印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VIP

1.3+古代印度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新课

第3课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1)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了解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了解印度河、恒河以及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华氏城的地理位置,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了解古代印度文明,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认识到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目录CONTENTS目录CONTENTS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三、释迦摩尼创立佛教释迦牟尼画像

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地理环境古代印度=现代印度?古代印度≠现代印度古代印度和现在的印度并不是一个概念。古代印度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即指图中的“南亚次大陆”,又称为“印度半岛”。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在中国史籍《史记》中称“身毒”,《汉书》中称“天竺”。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始译为“印度”。古代印度现代印度季风气候温润宜居大河泛滥土地肥沃三面环海一面环山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发展历程早期文明产生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都是城市遗址。从遗址看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经过精心规划。城市分为上城和下城两部分:上城是政治中心,有高大的公共建筑;下城是住宅区和工商业活动区,街道笔直宽阔垂直交叉,街区整齐划一,有完整的下水道系统。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发展历程早期文明产生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是古代印度主要居民。雅利安一词源于古波斯语Aryan,意为“有信仰的人”。在印度古文献《梨俱吠陀》中,意为“出身高贵的人”。雅利安人是指使用雅利安语(属印欧语言)的人,不带有任何种族的含义。历史上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二)发展历程早期文明产生公元前23世纪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基本统一印度孔雀王朝灭亡阿育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三)文明成就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阅读相关史事,找出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黄金之国大象之国数字之国?阅读P14知识拓展,找出古代印度文学领域的代表成果。最著名的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梵文史诗。

贰·森严的种姓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一)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太初之世,原人之口,生婆罗门;彼之双臂,生刹帝利;彼之双腿,生吠舍;彼之双足,生首陀罗。”——《原人歌》和宗教紧密结合的一种制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二)内容画出种姓制度的示意图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可接触者—贱民掌管祭祀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祭司国王、武士、官吏普通雅利安人被征服居民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三)特点材料一:瓦尔那制度(种姓制度)原是部落社会的组织方式,它拖着一条氏族血缘关系的尾巴。各个瓦尔那的社会等级地位取决于其家庭出身,严格按照血统关系世袭相传。——培伦《印度通史》材料二: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而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为生,国王应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条材料三: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下,印度民众极为讲究门当户对的方式,双方结婚对象大多数是处于同一种姓氏的阶层,不得以较低种姓氏与高级阶层结婚,使高贵的血统受到污染,甚至会将不遵守种姓制度的夫妻一同贬为贱民,也让双方家庭成员受到外界的冷嘲热讽。——颜刚威《古代印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