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单元八音盒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磁带《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是《雪绒花》这首歌吗?喜欢这首歌吗?我们为后面的老师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师生合作,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片段,一起来看看。(播放)
【画外音内容:《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边进解边放片断)】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边讲解边放片断3)
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
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讲解完后播放片断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雪绒花》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了解电影概况,想听黄老师用中文来演唱这首歌吗?(边放课件伴奏画面,教师边作范唱)
2、(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大家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多媒体课件)
4、随着情感的投入,许多同学已经能轻松地跟唱了。让我们用最和谐、最具感染力的方式,完整地演绎这首曲子。(学生们跟随伴奏课件练习演唱,教师以深情的指挥引导,增强学生情感表达的力度。)
5、唱得真棒!太精彩了!你们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播放伴奏画面,教师轻轻使用口琴伴奏。)
(四)课堂小结
(五)欣赏音乐钢琴独奏《音乐瞬间》
这首歌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立的一种短小、精悍而又有鲜明生动形象的钢琴曲体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苏珊娜》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歌曲《苏珊娜》,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
教学过程:
一、有关歌曲《苏珊娜》
1、简介
《苏珊娜》是美国乡村民谣的经典,由斯蒂芬·福斯特创作于1847年。这首歌首次亮相是在1847年9月的匹兹堡“雄鹰沙龙”,随后迅速走红全球。随着1848年美国西部发现金矿,大量淘金者唱着《苏珊娜》前往加利福尼亚。这首歌不仅在美国广受欢迎,也跨越海洋,传遍世界各地,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2、创作故事
据说当时在匹兹堡担任仓库点收员的福斯特,发起并组织了一个业余男声五重唱团。其中有位团员的妻子叫苏珊·肯脱莱脱,相貌十分美丽动人,除了一头金色的卷发
她的个性既开朗又充满活力,她的直率也让人难以抗拒。正是这种性格吸引了作者福斯特,让他创作了这首曲子。歌曲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苏珊娜的深情厚意。为了这份爱,他愿意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离开了家乡,四处寻找心爱的人。尽管面临着酷暑和烈日,但他的心却像冰一样冷,但这份情感始终不变。
二、学唱歌曲《苏珊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拓展
(StephenCollinsFoster,1826-1864)美国作曲家。
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音乐爱好者。他五岁开始吹拉琴,六岁时模仿军乐队,七岁时自学银笛并演奏《哥伦比亚之歌》。十四岁入中学,对音乐的热爱日益加深,经常与朋友合唱。1842年出版首部作品《爱人啊,请打开格窗》,后在棉花仓库工作接触黑人歌曲,影响深远。一生创作近200首歌,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