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生理卫生与保育 课件 8第四节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pptx

学前儿童生理卫生与保育 课件 8第四节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学前儿童常用护理技术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并讨论机体正常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体征有哪些。

(一)体温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指人和动物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具有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的特点。由于体核温度不易测试,通常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肛温)最接近身体内部温度。由于基础代谢水平的不同,各年龄段的体温也不同,学前儿童的体温会略高于成人。一、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二)脉搏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每分钟脉搏的次数(频率)称为脉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min。脉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又会轻度增加。进食、运动、兴奋等情况使脉率增快;禁食、休息、睡眠则使脉率减慢。

(三)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所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机体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吸是维持机体代谢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呼吸频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激动、哭闹、活动、发热、贫血、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等,均可使呼吸增快。

(四)血压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向压强,一般所说的血压指的是动脉血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的血压范围比较稳定,收缩压一般为90~139mmHg,舒张压一般为60~89mmHg。2岁及以上儿童血压正常值可用公式估算:收缩压(mmHg)=(年龄×2)+80,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1.口服法口服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学前儿童服药时,可以使用药杯给药,也可以鼓励和训练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自己服用片剂或药丸。肠溶或缓释片剂、胶囊不可研碎或打开服用,以免影响药效。二、给药技术

2.外用法外用药物以软膏为多,还有水剂、混悬剂、粉剂、膏剂等。应注意避免儿童用手抓、摸而使药物入眼或口而发生意外。

3.注射法(1)肌内注射法。此法奏效快,但对学前儿童刺激大,肌内注射次数过多可造成臀肌痉挛,影响下肢功能,故非病情必需不宜采用。学前儿童首选腹臀肌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适用于3岁及以上儿童。(2)静脉注射法。此法药效作用迅速,常用于抢救、补充水分及营养、供给能量等。

4.其他方法雾化吸入法较常用,儿童用药时需有成人在旁照顾。灌肠给药法不常用,可改用缓释栓剂,例如使用肛门给药法给予儿童通便剂或退热药。含剂、漱剂在婴幼儿时期使用不便,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使用。经耳道给药时注意正确的拉耳方法:3岁以下婴幼儿将耳往下、往后轻拉;3岁及以上儿童则将耳垂往上、往后轻拉。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儿童模型进行测量体温、血压的规范操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