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2023年海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海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历了()次修订。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分别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历经五次修订。所以正确答案对应题干中表述的答案为五。

2、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残暴行径,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暴行中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一例。依据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每年()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2024/12/13

B.2024/11/15

C.2024/10/25

D.2024/09/03

【答案】:A

【解析】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其目的在于铭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也彰显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所以正确答案为2024/12/13,而2024/11/15、2024/10/25、2024/09/03均不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

3、“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这反映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

C.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D.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答案】:D

【解析】该题主要探讨对于同一句格言在不同阅历人群口中内涵不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哲学道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同一句格言代表理性认识,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缺乏阅历的青少年感性认识相对较少,同一句格言出自他们之口内涵不同,说明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且需要通过感性认识来展现其具体内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强调的是认识要从初级阶段上升到高级阶段,而题干强调的是不同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内涵表达的影响,并非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所以该观点不符合题意。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指导,突出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反作用,而题干重点在于不同感性认识基础导致理性认识内涵体现不同,并非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指导,所以该观点不符合题意。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强调认识的起点是感觉经验,但题干强调的是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内涵的影响,并非认识的起源问题,所以该观点不符合题意。综上,答案为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4、公文文末的日期“2019年2月27日”指的是()

A.公文印的日期

B.公文写作完成的日期

C.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D.公文立卷归档的日期

【答案】:C

【解析】公文中文末的日期通常是指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公文印发日期是公文送印的具体时间;公文写作完成的日期不一定是最终发文日期;公文立卷归档日期是公文整理归档的时间,与文末标注日期概念不同。所以此处“2019年2月27日”应是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5、法律主要依靠()来保证实施。

A.社会舆论

B.风俗习惯

C.道德自律

D.国家强制力

【答案】:D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道德自律虽对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但并非保证法律实施的主要力量。社会舆论具有一定影响力,但缺乏强制执行力;风俗习惯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行为模式,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道德自律依靠个人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无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形成普遍有效的约束。而国家强制力是法律得以实施的坚实后盾,当人们违反法律规定时,国家可以通过司法、执法等强制手段确保法律的执行。所以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6、()的实践是提升社会成员社会公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爱护公物

【答案】:C

【解析】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守法律规范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文明礼貌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并非直接紧密关联在这一途径层面。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但不是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途径这一关键要素。爱护公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喜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