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
(第十三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隋代三省为政务机构,所谓“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代仍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其运转方式渐趋规范,宰相之间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这说明唐代()
A.政治运行机制逐渐成熟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家国同构”形态终结 D.官僚政治制度基本确立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三省六部制发展到唐朝,“其运转方式渐趋规范,宰相之间亦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权力平衡”,故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地方机构的调整,B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涉及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而是强调中枢机构的演变,C与材料无关;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制度基本建立,D与材料无关。
2.柳宗元对秦制给予高度评价:“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与这一评价相对应的史实是()
A.确立皇帝制度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设郡县 D.修筑万里长城
【解析】选C。郡县制下官员不可世袭,改变了西周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这意味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因此,柳宗元认为这是“公天下”的开始,故选C;确立皇帝制度,不能解释为何是“公天下”的开始,排除A;车同轨、书同文是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B;修筑长城是出于抵御匈奴的需要,也有利于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排除D。
3.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 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
C.有效遏制了民众反抗 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
【解析】选D。根据“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可得出这种集思广益的方式,更有利于决策,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监察权,排除A;根据“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可得出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排除B;材料不能得出有效遏制民众反抗,排除C。
4.学者袁刚在《国会与辛亥革命》中指出:“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当时南北双方“妥协”()
A.避免了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 B.保证了民主共和的最终实现
C.促进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结束了中国固有的封建制度
【解析】选A。材料“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体现的是通过南北妥协实现了政权的和平交接,避免了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A正确;民主共和果实后被袁世凯窃取,B排除;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C排除;D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
5.解放战争期间,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在解放区设置()
A.农村革命根据地 B.苏维埃政府
C.边区政府 D.行政区
【解析】选D。根据“解放战争期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举措是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故选D;A、B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排除。
6.汉顺帝时期,左雄提议儒生出身的孝廉需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而后才能量才录用。这些建议提出之后遭到不少大臣的极力反对,但由于顺帝的支持得到了充分落实。这一措施的推行利于()
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打破士族的特权垄断
C.提高官员才学修养 D.推动学校教育不断完善
【解析】选C。材料“左雄提议儒生出身的孝廉需考试经术,文吏出身的则考试笺奏”体现的是汉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应注重文化素质的考核,这有利于提高官员才学修养,C正确;A、B是科举制的意义,排除;材料与学校教育发展无关,D排除。
7.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初,中正由现任中央职官兼任,须“德充才盛”,经郡国长官推举,报请司徒确认并予以任命。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无法为政府选拔优秀的人才 B.有利于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C.彻底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 D.顺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在九品中正制下,评定品级的中正官员由中央职官兼任,这体现的是选官权力控制在中央政府手中,强调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D正确;A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显著标志是郡县制的推行,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8.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主持文官考选,公开竞争、择优录用,文官不受选举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六)(第六单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与发展)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六)(第六单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与发展)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第十四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第十四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五)(第十五单元 文化与传播)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模块综合检测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三十三 法律与教化 课时训练(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一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辛亥革命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六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