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十三法律与教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荀子在《性恶篇》中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 ()
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
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
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
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非的思想是在荀子提出的性本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故B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儒家思想为法家思想基础的结论,故A错误;此时的儒家思想中并未蕴含强权专制的内容,故C错误;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故D错误。
2.汉代法律规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即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长首匿卑幼除死罪听上请减免外,不负刑事责任。汉代还多次减轻刑罚,基本上废除劓刑、刖刑,使得犯罪者除了死刑外基本可以自全其身,尊重和保障了犯罪者的人身人格,这些做法体现了汉代 ()
A.统治者法律意识的淡薄
B.儒道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C.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D.法律儒家化的时代特征
【解析】选D。“亲亲得相首匿”的原则符合儒家伦理观念,同时汉代废除肉刑,尊重和保障犯罪者的人身人格也符合儒家思想的内涵,说明汉代法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即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特征,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代法律的特征而非统治者的法律意识,排除A;题干内容与道家思想无关,排除B;法律本身就是法家思想的体现,汉代法律中废除肉刑但不等于废除法律,因此说明法家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
3.《唐律》《宋刑律》均规定“亲亲可以相隐”,指可以袒护、隐瞒亲人的罪行,但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则不准“隐”。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司法 ()
A.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体现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C.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意义
D.德治法治互补的治理模式
【解析】选A。材料体现的是唐宋时期的“亲亲可以相隐”原则不适用于谋反、叛逆等涉及重大社会安全问题和杀人、重伤等重大刑事案件,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司法重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
4.(2021·丽水模拟)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
5.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订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 ()
A.宋代出现儒释道合流的趋势
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
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走向成熟
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
【解析】选B。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乡约有利于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伦理道德,以相互协助救济,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
6.罗马法被称为“世界共同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模范法,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从而构成了所谓的“罗马法系”或“大陆法系”。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是近代民权理论的起源
B.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
C.具有世界性法律的特点
D.与欧洲大陆法系互为表里
【解析】选B。由“后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是按照罗马私法的模式建立的自己的法律制度”可知,罗马法为近代国家的法律制定所借鉴,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权问题,A错误;材料反映的只是大陆法系,不是世界法律,C错误;罗马法与大陆法系不是互为表里的关系,D错误。
7.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古时期城市法的结合。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
A.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
C.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
D.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
【解析】选B。材料“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古时期城市法的结合”说明在14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六)(第六单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与发展)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六)(第六单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与发展)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第十单元 工业革命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 二战后世界的新变化)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三)(第十三单元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第十四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教师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单元评估检测(十四)(第十四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十一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与辛亥革命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六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七 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全程复习 四十四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课时训练(学生版).doc
- 高考历史 微专题·小练 参考答案.DOCX
- 高考历史 微专题·小练 专练二十三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docx
- 高考历史 微专题·小练 专练十二 辛亥革命.docx
- 高考历史 微专题·小练 专练五十三 辉煌灿烂的文学.docx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_040.doc
最近下载
- 保安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doc
- Petrel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资料管理标准.docx
- 拭子擦拭取样方法验证方案(回收率研究).pdf VIP
- 机电安装工程培训课件.pptx VIP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全章)》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千古奇文《渔樵问对》.pdf VIP
- 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pdf VIP
- Siemens 西门子工业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SIMATIC ET 200SP CM CAN 使用手册.pdf
- 假钞识别培训课件内容.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