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战中国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壹
一战背景介绍
贰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叁
中国在战争中的角色
肆
一战后的中国
伍
一战相关历史人物
陆
课件内容设计建议
一战背景介绍
章节副标题
壹
世界大战起因
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欧洲各国兴起,导致国家间的竞争和敌对情绪加剧。
民族主义的兴起
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各国纷纷结成同盟,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和紧张。
联盟体系的形成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主要列强如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纷纷扩充军备,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军备竞赛
01
02
03
主要参战国
德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施里芬计划”,试图通过迅速击败法国,再转向东线对抗俄国。
德国的战争策略
01
02
英国作为协约国成员,其海军封锁了德国,同时派遣远征军到法国西线,与德国军队对抗。
英国的军事介入
03
美国在1917年加入战争,为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和军事支持,最终改变了战争的走向。
美国的参战影响
中国参战原因
经济利益考量
履行国际义务
01
03
参战可望获得战后重建的经济机会,以及通过战争物资出口改善国内经济状况。
中国在1917年对德宣战,部分原因是履行与协约国的条约义务,希望借此改善国际地位。
02
国内民族主义和革命力量的推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以争取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国内政治压力
一战对中国的影响
章节副标题
贰
政治格局变化
01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内部矛盾加剧,战后无法有效统一全国,导致政治权威进一步削弱。
02
战争激发了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推动了五四运动等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对后续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03
一战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土壤,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北洋政府的衰落
民族主义的兴起
共产党的成立
经济影响分析
一战期间,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大幅下降,缓解民族工业压力。
一战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短暂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列强输出减少
民族工业发展
社会思想变迁
一战后,中国知识分子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如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战期间,中国妇女开始参与社会劳动,战后妇女地位提升,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妇女解放运动
战争期间及战后,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抵制日货运动。
民族主义的觉醒
中国在战争中的角色
章节副标题
叁
参战过程概述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争取国家利益,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巴黎和会的外交努力
中国向欧洲战场派遣了约14万名劳工,参与后勤支持和战地服务。
派遣劳工支队
1917年,中国正式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阵营,派遣劳工支援战争。
宣战与加入协约国
国内政治动态
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中央政府权威被削弱。
01
军阀割据局面
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推行《中华民国约法》,试图集权。
02
袁世凯集权尝试
战争对民众生活影响
一战期间,中国民众面临食品和日用品短缺,政府实施配给制度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物资短缺与配给制度
01
战争导致男性劳动力大量参军,女性和儿童开始进入工厂工作,改变了传统劳动市场结构。
劳动力市场变动
02
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苦难促使民众心理发生变化,同时催生了新的文化表达和社会思潮。
社会心理与文化变迁
03
一战后的中国
章节副标题
肆
巴黎和会与山东问题
山东问题的处理结果加剧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问题的后续影响
03
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五四运动的爆发
02
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但遭列强拒绝,山东权益被转让给日本。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01
国内政治力量重组
一战后,北洋政府内部矛盾加剧,军阀割据,中央权威日渐衰弱,无法有效统一全国。
北洋政府的衰落
1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战后逐渐壮大,成为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国民党的崛起
2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分子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后续的政治变革埋下伏笔。
共产党的成立
3
新文化运动兴起
尊孔复古,思想启蒙
兴起背景
《新青年》北大
主要阵地
一战相关历史人物
章节副标题
伍
中国政治人物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为一战期间中国政治变革奠定基础。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自立为皇帝,但遭到国内外反对,最终失败,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
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尝试
段祺瑞作为北洋政府的实权人物,参与了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影响了中国的外交政策。
段祺瑞的北洋政府
国际影响人物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对战后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伍德罗·威尔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场维修工程的施工方案(3篇).docx VIP
- 工学一体化课程《小型网络管理与维护》任务1单元3教学单元活动方案.docx VIP
- 《教父(1972)》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儿童小区玩耍安全教育.pptx
- 第29讲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高分子材料 学案(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doc VIP
- 全国各地生物中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试题.pdf VIP
- 2007年公路勘测规范.pdf VIP
- 幼儿园课程故事:昆虫探秘之旅.pptx VIP
- 《机械安全+安全防护的实施准则GBT+30574-2021》详细解读.pptx
- 第28讲 烃的衍生物 学案(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