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VIP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

一、项目背景

据2018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对全国露

天开采矿山遥感调查显示,全国露天开采矿山占地面积达200余万公顷,涉及露

天开采矿山近19万个,占地面积200余万公顷,其中历史遗留露天开采的废弃

矿山有80600座。由于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植被破坏、

景观破碎、土地损毁、水土流失、水土体污染,甚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如福建省龙岩市东宫下村高岭土矿,矿区处于低山丘陵地区,露天开

2

采,矿山圈定开采区面积约有林地40hm,地带性原生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目前植被为人工营造的以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

为主的次生植被,林下常见的灌木有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黄瑞木

Adinandramillettii、柃木Euryajaponica、自背叶Mallotusapelta、石斑木

Rhaphiolepisindica、山矾Symplocoscaudata、算盘子Glochidionpuber、胡枝子

Lespedezabicolor、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了哥王Wikstroemiaindica、菝葜

Smilaxchina、复盆子Rubuscoreanus、金樱子Rosalaevigata、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等,层盖度40%左右,草本层主要有芒萁Dicranopterispedata、五节

芒Miscanthusfloridulus、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等,层盖度35%左右,采矿后

预计剥离、剥离层堆放、运矿道路、尾矿堆场、废石堆场、厂房和有关设施以及

222

其它方面用地损毁林地共计133hm,其中马尾松林106.5hm,26.5hm,减少马

333

尾松和杉木蓄积7512.9m,包括马尾松6110.4m、1402.5m,植物多样性丧失。

又如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某露天开采废弃石灰石矿,于2017年关闭,矿区位于

秦岭山脉南麓,地貌属中~低山侵蚀地貌,经统计,该矿挖损损毁林地面积约为

22

18316m,弃渣堆放损毁压占林地面积约为15580m,损毁和压占林地合计约

2

33896m。据相关资料,全国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约5400多万亩,其中,正在

开采的矿山占用损毁土地约2000多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占用损毁约3400多万亩,

所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目前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推动矿山的生态修复。特别是自然资源

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自然资规〔2019〕

6号)将矿山生态功能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明确了一

系列激励政策。这些政策面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大力动员

3

全社会力量,加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大军中来。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

走在全国前列,自2003年以来,先后率先开展废弃矿山治理的“百矿示范、千矿

整治”活动和在建矿山要求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

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的“绿色矿山”建设,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了较明

显的改善。

但时到今日,由于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缺乏细则性、准确性的技术标准,各地

工程建设优劣差异明显。在植被修复中,有些只生草不长木,在林地恢复中,稀

密不均,郁闭度不够,林相残次。因此亟需要有个植被修复和复垦林地的矿山生

态修复的技术标准。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