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5
抚仙湖的形成及特点
陈爱林
滇中六大湖泊犹如散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颗颗珍珠,最为璀璨夺目的当数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内,宋朝大理国时代名罗伽湖,为罗伽部属地;明朝改名抚仙湖,相传有二仙并肩搭手屹立倒映湖中,又说玉山抚其上宛如仙人,故名。抚仙湖水深155米,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面积212平方公里,蓄水量20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优质淡水储备库。
一、抚仙湖地区的早期地质历史。
现在抚仙湖周缘地貌为古生代、中生代古夷平面被抬升、错断,经河流切割改造而成的滇中地区高原、丘陵地形。其山脉属云岭向东延伸辐射的正支乌蒙山系。最高点是位于境内西北部的梁王山主峰海拔2820米。最低点是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海拔1292
在不同的地质时代,抚仙湖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天壤之别,但它们都孕育了纷繁的生命。
由于地质构造的因素,云南省范围内出露了自25亿年以来的地层,使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能够破解25亿年以来云南乃至全球生命的发源和进化历史。
25亿年前,云南处在深海之中,只有藻类在这里生活,它们形成海洋草原,死后与海底火山喷发物一起形成一套深海相火山-复理石沉积构造。
17亿年前,发生龙川造山运动,形成滇中坚硬古陆核,但仍为海洋覆盖。
9亿年前和7亿年前,发生了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使云南变成了浅海环境,形成了最古老的岩层基底,沿红河-洱海-金沙江以东,南盘江以北广大地区形成了古陆和陆表海交替出现的格局。在澄江县城北部形成紫红色粗砂岩就是澄江运动时期古陆留下的风化产物,其中形成的铜矿床为抚仙湖地区的古人类从石器时代迈入青铜时代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两个运动之后,出现了全球第一次大规模磷元素富集,并在海洋里形成磷矿沉积,磷矿里保存了最原始的多细胞生物,形成了具有矿化外壳的小壳化石。磷元素的富集为生命大爆发创造了条件。
5.3亿年前后,抚仙湖地区地表环境发生了巨变,海洋中的生命形式也发生了巨变,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第一批后生动物出生在海洋里,它们包含了现今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先祖,取代了藻类世界,开创了统治地球的历史。地球的生命发展史由此改变,最原始脊椎动物云南虫、海口鱼等出现在海洋里,使智慧生命——人类的起源成为可能。澄江帽天山记录了当时生命发展史和地质发展史。科学家对采自澄江帽天山和昆明海口的岩石样品的古地磁测定,澄江一带位于南纬11.3o,是古陆环绕的浅海区域,西部逶迤着位于现今宁蒗—永胜—楚雄—易门—石屏一带的川滇(康滇)古陆,玉溪位于川滇古陆的海陆交汇处,东部横亘着长椭圆状孤立的牛首山古岛,其周缘以曲靖-罗平-丘北-开远界定。由此组成的滇东海盆呈向北张口的喇叭形:南有峡口接文山海域;北与上扬子广海相连。这块浅海既有古岛屏障保护,形成相对稳定、有利的生态环境,又有潮口相通,接受深海营养和富氧海水补充,海水清澈透明,气候温暖,水深不超过100米
高点为梁王山,海拔高2820m。山脉经东虎山(2628m)、黑汉山(2494m)、谷堆山(2648m)、老君山(2319m)等一系列山由北向南东延伸,形成金沙江水系(滇池)与珠江水系(抚仙湖、星云湖)的分水岭,这些山脉象一道屏障,屹立在抚仙湖西岸。
抚仙湖东岸,由梁王山余脉经献饭山(2274m)、东鸡哨(2065m)、老祖右头(2144.2m)、标杆山(2195.1m),过海口河后,再经子弹山(2386m)、阴登山(2381m)、磨豆山(2663.1m)一直由北向南延伸至马鞍山(2469m),这一南北走向的山脉与抚仙湖西岸的分水岭平行,它是抚仙湖东岸的天然屏障,是抚仙湖与南盘江的分水岭。
抚仙湖水系抚仙湖流域面积674.69km2(不含星云湖流域),当湖面高程为1723.35m时(85高程),水域面积约216.6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湖区北深南浅,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5.2m,湖区水深大于100m的水域占45.5%,小于10m的水域仅占4.1%。
湖水主要依赖湖面降水和地表径流补给,集水面积约1084.0km2,补给系数5.14。抚仙湖流域共有大小入湖河流103条(含季节河、农田排灌沟),其中非农灌沟的河道有6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27条,集水面积大于30km2的有3条,10km2~30km2的有6条,小于10km2的有18条。主要入湖河流除云星湖经隔河(又名海门河)来水外,尚有西龙潭、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尖山河等;出水口为湖东的海口河,又名清水河,注入南盘江,全长15.4km,天然落差392m。河流普遍短小,最长的梁王河21km,其次是东大河19.9km,其余多在10km以下。由于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多为间歇性河流、暴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