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青医君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中医藏象“”的基本含义是A.现代解剖学的概念
B.⼈体内脏的总称
C.脏腑组织的形象
D.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征象
E.脏腑的⽣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2.下列关于五脏说法错误的是
A.藏精⽓⽽不泻,实⽽不能满
B.传化物⽽不藏,实⽽不能满
C.传化物⽽不藏,满⽽不能实
D.藏精⽓⽽不泻,满⽽不能实
E.为实体性器官,病则多虚证
答案:DD
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藏象
近年来⼜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理病理征象及与⾃然界相通应的事
物和现象。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
⼼,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的五个⽣理病理系统。象“”,是这五个⽣理病理系统
的外在现象和⽐象,其含义有⼆:
⼀是表现于外的⽣理病理征象。
⼆是内在以五脏为中⼼的五个⽣理病理系统与外在⾃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所获得的⽐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的⼈体⾃⾝的整体性
及五脏与⾃然环境的统⼀性两个⽅⾯。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四:
①古代解剖学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某些机能。
②长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认识了⼈体的复杂机能,并赋予相应的脏腑。
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
④临床经验的⼤量积累,可升华⽽形成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臍的⽣理病理,使
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充实和修正完善。
3.五脏、六腑、奇恒之躕的⽣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即⼼、肺、牌、肝、肾,合称五脏(在经络学说中,⼼包亦作为脏,故⼜称六脏“)。
腑有六,即胆、胃、⼩肠,⼤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脉、胆、⼥⼦胞。
中医学以⽣理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
五脏共同的⽣理特点是化⽣和贮藏精⽓,六腑共同的⽣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所“谓五脏
者,藏精⽓⽽不泻也,故满⾯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不藏,故实⽽不能满也。”奇恒之腑在形
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机能上贮藏精⽓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
之。
五脏六腑的⽣理特点,对临床辨正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
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4.脏腑精⽓阴阳的概念和关系脏腑之精是⼀⾝之精在脏腑的分藏
精藏于脏腑之中,襦养脏腑,是脏腑⽣理机能的物质⽀撑。脏腑之⽓是由脏腑之精化⽣的运⾏
不息的极细微物质,也可以说是⼀⾝之⽓脏腑的分布。脏腑之⽓推动和调控脏腑机能的正常发
挥,是脏腑⽣理机能得以发挥的动⼒。脏腑之阴⽓是脏腑之⽓中具有凉煦、抑制,宁静等作⽤
的部分,能够抑制、宁静脏腑机能,减缓新陈代谢:脏腑之阳⽓是脏腑之⽓中具有温煦、兴奋、推
动等作⽤的部分,能够兴奋、推动脏腑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脏腑之明⽓与阳⽓协调共济,则
脏腑之⽓冲和畅达,脏腑能稳定,有序、协调。
编辑: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