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类比思维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开发利用.doc

论类比思维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开发利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类比思维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开发利用

摘要:利用类比思维能使化学知识系统化、模型化、形象化和本源化,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类比思维的开发利用作探讨,同时,建议要深入实质,力戒机械类比;不要忽视类比思维的求异功能;不要定势类比,忽略思维的多样性。

关键词:化学学科;类比思维;开发利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要实现化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可以有多种方法和途径,其中类比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就类比思维的开发利用作一探讨。

一、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多角度利用类比思维

1.类比思维使化学知识系统化。化学学科的特点是知识零碎,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学生即使记住了,也不一定会运用。为此,老师应该寻找化学知识之间的相似处进行总结,使学生记住一些知识就能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其它知识。

案例一:在物质的漂白性教学中,我们发现h2o2、na2o2、o3、浓硝酸都因具有强氧化性,而能漂白物质。其实,通过类比不难发现,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反应释放出o2,因此,老师可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能反应释放出o2的物质一般具有漂白性。

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类比思维使化学知识模型化。一般来说,一个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特征。应用类比思维进行化学教学,其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所探究问题的性质,恰当地选取两个类比对象间的对应特征,把所研究的化学问题模型化。

案例二:等效平衡一直是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平衡的难点,为此,老师可引导学生把诸多等效平衡问题归纳为如下三个模型。

模型ⅰ:定温(t)定容(v)条件下,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模型ⅱ:在定温(t)、定容(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模型ⅲ:在定温(t)、定压(p)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师生共同建模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只要通过类比找出问题间的对应特征,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学习等效平衡时就会充满自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联系生活,类比思维使化学知识形象化。根据“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因此,在认知学习中新旧知识的类比是必须的。在学习比较难懂的化学原理

信息进行对照,交合类比,双方可以是同类,也可以不同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两种事物的交界边缘上可能就会取得创造性的突破。如鲁班发明锯子,就是从一棵带刺的小草上得到的灵感。在化学上,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

案例五:在学习电离能时,教师可介绍巴特利和他的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巴特利分析o2ptf6时,发现此化合物由o2和阴离子ptf6结合而成。而o2→o2+e-的电离能为1175.5kj/mol,与xe的第一电离能1170kj/mol非常接近,于是他仿照合成o2ptf6的方法,使xe与ptf6蒸汽在室温下直接反应,立即生成了橙黄色的xeptf6。

这一类比思维的运用使巴特利成为化学史上合成稀有气体化合物第一人。

二、运用类比思维的几点建议

类比思维的运用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对象之间存在相关性是运用的前提,结论具有或然性,因此需要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类比思维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深入实质,力戒机械类比。在运用类比思维的时候,不能机械类比,一定要注意一些物质的特殊性,防止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已知fe3+、al3+与co3在溶液中均可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al3+与s2-混合也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由此类就推出在溶液中fe3+与s2-也发生双水解反应。这一推断忽视了fe3+的氧化性,与事实不符。教师要特别注意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切忌仅凭表面的相似甚至假相似就运用类比,否则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2.不要忽视类比思维的求异功能。运用类比思维时,学生往往注重其求同功能而忽视其求异功能,这不利于学生对类比思维的全面理解,不利于学生得出相关问题的准确结论,不利于学生形成观察问题的正确方法。例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so2与co2相似,可以推知,镁也能与so2发生类似的反应,不同的是,硫的非金属性比碳强,加热时,生成的硫还能与镁进一步化合生成mgso4。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要注意分析类比的两个对象的相同属性和不同属性,求同与求异并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