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斑羚飞渡》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一)
师宋晓琳(课代表),你领着同学们背一背昨天学的钱梦龙老师的诗。
生(大声背)北戴河海滩拾贝
偶来拾贝海之湄,沙上留痕似雪泥。
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
师张云娟,告知听课的老师们,我们的语文课上常常干什么。
生常常玩。
师这堂课也是这样——与其说是学,不如说是玩;至少是一边学,一边玩。咱们玩什么?
生玩斑羚。
师你们见过斑羚吗?
生没有。
师(故弄玄虚)我给你们找来了一只,想牵出来看看吗?生想。
师(像哄小孩)崔阳阳,你喊一声“斑羚出来”,它就自己出来了。
生斑羚出来!
(随着“咩”的一声,几幅斑羚图片相继进入屏幕(大笑),图片自动切换,切换音效为“咩”声)
师我们再进入一个介绍斑羚的网页了解斑羚。靳晓洁,请你读一读。
生(读)斑羚,别名青羊、山羊,分布东北、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国家,二级爱护动物。体大小如山羊,但无胡须。体长110~130厘米、肩高70厘米左右……(后略)
师谁还理解斑羚其他状况?请作补充介绍。……没有?老师再补充两点:它的角是宝贵药材。现在已被猎杀得面临灭亡。——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生沈石溪。
师(投影)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1952年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就住在一个老猎人家里并且常常跟随打猎,因此学了很多打猎的学问。1975年当兵,历任新闻干事和宣扬股长。1980年起先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王”。——把这几个字记在书上。这就是沈石溪(图片)。
(二)
师下面我们“俯视”课文。——这是谁的读书方法?
生梁启超的。
师对,接着运用梁启超的“三步读书法”
师本文是什么文体?
生小说……动物小说。
师主子公是“我们狩猎队”吗?
生不是。是斑羚。
师:一共有多少只斑羚?
生:七八十只。
师作者具体写了哪几只斑羚?生(没有举手,干脆站起来回答)一只老斑羚……
师我特别观赏你的抢答——今日再重申一下:假如没有别人回答,你就干脆站起来答,不必举手;假如有两个及以上的人答,就谦让一下。
生一只老斑羚,也就是坠崖的斑羚……一只身材特殊高大、毛色深棕、油光水滑的公斑羚,就是镰刀头羊……灰黑色母斑羚……老斑羚里走出的一只公斑羚……半大的斑羚。
师其中哪个是一号“人物”?
生镰刀头羊。
师作者写这篇小说是什么目的呢?……(一时没人回答,可能不理解其目的)他确定是提倡,或者赞扬一种什么精神。生赞扬舍己为人的精神,大公无私的精神。……不对,是“舍己为羊”的精神。(笑)……我认为是赞扬在生死攸关关头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其实课文中有作者提示,看谁先找到。
生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拓一条生存的道路。
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师这只是读课文原文,不是回答以上问题。
生赞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拓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精神。赞扬在面临种群灭亡的关键时刻,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从容地走向死亡”的精神。
师这就对了。镰刀头羊是动物,可我刚才说它是“人物”,恰当么?
生恰当。他是借动物写人。
师对。沈石溪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
生人……人的世界……人类的生活……人类社会。
师对。
(三)
师“俯视”就到这里,下面是“解剖”——阅读各段,理解作者匠心。
请大家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生(大声读)
师读得很好,我很兴奋你们没有把“戛洛山”读成“gaacute;洛山”。
思索你个问题。这两段起什么作用?不写行不行?——干脆写斑羚的飞渡。
生不行。这里交待飞渡的地点是难过崖,当时斑羚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我认为这是交待斑羚飞渡的缘由:斑羚最多跳5米,可是这个山涧有6米。不写这个,就不会有后面的飞渡。……是交待相关状况:地点、人物、起因,为下文铺垫……
师课文写斑羚“是食草类动物中的跳远冠军”。(有意说错话)我觉得不合适——世界上又没有实行过“动物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哪儿来的“食草类动物跳远冠军”?所以我觉得还是改成“斑羚是食草类动物中跳得最远的”。你觉得呢?生“跳远冠军”好,比较生动形象,是拟人写法……这样语言生动有情趣。……“跳远冠军”比较幽默。
师对,我们说话、作文,要尽量幽默、好玩。你看大家都喜爱相声、小品,就是因为它幽默好玩。王高策,你读一读第三段。
生(读,音质纯净,音色美丽)
师读得真好!将来真可以到电视台当播音员、主持人的。我建议你考高校时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在叫中国传媒高校播音系。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啊?不写行不行?
生我认为这是从侧面表现山之高、崖之深。
师哪几句表现山之高,崖之深?
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