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饺子文化节小天地文化艺术学校
冬至吃饺子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01冬至简介02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丸一皮一锅煮,三滚三点进口中。相传此餐有百味,相逢团圆它做东。饺子——龙的传人龙的宴
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北方的年节食品。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中华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一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是每家平常时候,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备的美食,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饺子如是说一说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取其与“混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又说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一段救死扶伤的来历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相传东汉末年,“医圣”1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2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3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4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5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6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7“扁食”或“烫面饺”。8
不同时期的饺子
三国时期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称其形如月牙。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010302
唐代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唐宰相段文昌编的《食经》中也曾有“馄饨、飰食(饺子)……”的记载。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喜食丸子又怕油腻,令厨师在肉中加菜,结果炸、氽不能成型,厨师灵机一动用面皮包住水煮,唐太宗吃时问此为何物,厨师答曰用面皮包的丸子,这样做牢固,叫“牢丸”,不料唐太宗大喜,连称“这好!这好!”打那“牢丸”成为重大节庆的标志性食品。
宋代宋代的“角子”、“角儿”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燥肉双下角子”
清代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称谓。近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饺子形状与名称的变化T三国唐宋元明清D形如偃月的馄饨水(汤)中牢丸“角儿”“角子”“时罗角儿”扁食粉角“煮饽饽”饺儿,水点心
史史代代传,技艺日日新一餐饺子宴,尝遍天下鲜承前继后饺子角色多变巧打饺子牌,驰名在中外
波波饺饺子的“千姿百态”小锁饺元宝饺四喜蒸饺月牙饺钱包饺鱼形饺蛤蜊饺
饺子形状的讲究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0102
饺子摆放的讲究0102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