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高教版2023)上册《石钟山记》课堂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课文内容、文学常识填空)
1.《石钟山记》的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
2.文章开篇提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疑问,古人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李渤则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强调要通过实地考察来探求事物的真相。
二、生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彭蠡()郦道元()钟磬()桴止响腾()
磔磔()鹳鹤()噌吰()窾坎镗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í然()mǐn灭()yí笑()zhēn酌
()tuì色()jié问()wěi装()shàn让
三、选择题
1.下列对《石钟山记》中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B.扣而聆之(扣:通“叩”,敲击)
C.徐而察之(徐:慢慢地)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夜晚)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郦元之所见闻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古之人不余欺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否定了郦道元和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
B.文章以“疑—察—结论”为线索,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C.“噌吰”形容钟声洪亮,“窾坎镗鞳”形容水浪冲击声
D.文章结尾的议论,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哲理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这段文字中,作者对郦道元和李渤的观点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作者质疑郦道元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1.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请概括考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2.文中是如何描写绝壁下的环境和声音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噌吰”和“窾坎镗鞳”两种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三)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1.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由来不为人知的原因有哪些?
2.“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一、基础积累
1.苏轼;东坡居士;宋;苏洵;苏辙
2.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二、生字词
1.lǐ;lì;qìng;fú;zhé;guàn;cēnghóng;kuǎnkǎntāngtà
2.怡;泯;贻;斟;褪;诘;伪;禅
三、选择题
1.D(“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B(B项“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其他三项“之”为结构助词“的”)
3.A(作者并未完全否定郦道元的说法,只是认为其“言之不详”)
四、课内阅读理解
(一)
1.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常疑之”;对李渤的观点,作者“尤疑之”。
2.依据是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鸣响,石头更不可能因为水浪冲击就发出像钟声一样的声音。
3.这句话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船用柴油机增压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docx
- 医院购置医疗设备会议记录范文大全.docx VIP
- 污水管网工程资料目录及表格.doc
- 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真题2024.docx VIP
- 学校物业管理方案(完整详细版).doc
- 2025贵州威宁自治县卫生健康系统所属事业单位考调28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物理精品课件:机械波.ppt VIP
- 六年级上册求比值和化简比练习题.pdf VIP
- 钢制燃气管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的措施的资料.ppt VIP
- 202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世界气候分布成因及特殊气候分布、成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