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05
DB1308
承德市地方标准
DB1308/T395—2025
山楂树下北柴胡种植技术规程
2025-05-09发布2025-07-01实施
承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08/T395—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承德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承德市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鑫、薛乾鑫、郝梓博、杨志会、周志杰、李娟、牛杰、蒋俊杰、孙卫华、丁志军、马丽、王世权、任大伟、孙婧、张立超。
DB1308/T395—2025
1
山楂树下北柴胡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楂树下北柴胡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种植地环境、栽培、病虫害防控、采收、产地初加工等阶段的操作方法以及档案管理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楂园北柴胡的树下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1308/T357山楂省力化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北柴胡
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习称北柴胡。
4种植地环境
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中的二级标准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的规定。
5栽培
5.1园地选择
选择郁闭度0.5以下,坡度20°以下的山楂园,土壤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性和近中性的壤土、沙质土或腐殖质土为宜。
5.2整地
2
DB1308/T395—2025
在选好的山楂园,结合山楂施肥进行整地,在10月上旬山楂果实采收后或第二年土壤解冻后至4月上中旬进行,深翻20cm~25cm,每亩撒施有机肥2000kg~3000kg,耙细整平。肥料使用符合NY/T496的规定。
5.3播种
5.3.1种子选择
选择当年采收的籽粒饱满、无蛀虫、无病变、种皮黑褐色、发芽率≥80%的种子。
5.3.2播种时期
春季播种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雨季播种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
5.3.3播种
条播按行距20cm~25cm,开1cm~1.5cm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cm,稍加镇压。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每亩播种1.5kg~2kg。北柴胡与山楂主干间距0.5m以上。
5.4田间管理
5.4.1中耕除草
北柴胡出苗后至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第2年返青前,及时清理田园;返青后至封垄前视情况中耕除草2~3次。
5.4.2水分管理
北柴胡播种后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生长中前期,一般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50%~70%。及时排水,防止烂根。
5.4.3施肥管理
北柴胡一年生苗施入足量基肥后一般可满足生长需求。以后每年视土壤肥力和生长状况,在春季和秋季,结合中耕,各追施一次肥,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20kg。
5.4.4打顶
在北柴胡播种后第二年的6~8月蕾期进行打顶,割去顶端10cm~15cm,割2次,两次间隔15d~
20d。打顶时避开雨天。
5.4.5山楂园管理
山楂园管理按照DB1308/T357中的规定执行。
6病虫害防控
6.1防控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实现树上树下一体防治,将病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农药使用按照NY/T1276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DB1308/T395—2025
3
6.2防控方法
6.2.1蚜虫
虫害前期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有翅蚜初发期可用黄板诱杀蚜虫,每亩挂黄板30~40块。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态园林科普基地建设规范》DB1304T 518-2025.docx
- 《食品接触用陶瓷器皿烧银工艺技术规范》DB1304T 513-2025.docx
- 《噬菌体及其裂解酶防控禽气源性病原菌感染技术规程》DB1304T 516-2025.docx
- 《太行鸡开放笼福利化养殖技术规程》DB1304T 515-2025.docx
- 《小型消防救援站管理规范》DB1304T 511-2025.docx
- 《新能源电动汽车停放场所消防管理规范》DB1304T 512-2025.docx
- 《宇璐沙棘栽培技术规程》DB1308T 401-2025.docx
- 《园林绿化废弃物利用技术规范》DB1304T 520-2025.docx
- 《云杉人工林抚育技术规范》DB1308T 400-2025.docx
- 《樟子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规范》DB1308T 399-2025.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