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照模式的汉英时间方向对比.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参照模式的汉英时间方向对比

(澳门大学,中国澳门999078)

时间的“前”“后”方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不同语言的时间方向有时好像是矛盾的。比如,汉英的时间方向有时一致,有时恰恰相反。在同一种语言中,时间方向似乎也是混乱的。比如,汉语中,时而“前”指向过去,“后”指向未来;时而“前”指向未来,“后”指向过去[1-2]。所以,汉语时间方向认知: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

在时间前后方向的研究中,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是最早被提出而且至今都非常流行的模型[3]。时间在动隐喻以时间为参照,时间从过去向未来移动;自我在动隐喻以自我作为参照,自我从现在向未来移动。该参照模型认为,当观察者采用时间在动的视角时,将时间看作从未来流向过去的河流,流经静止的自我,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相反,如果采用自我在动视角,是自我沿着静止的时间线从现在走向未来,未来在前,过去在后。McGloneandHarding(1998),LaiandBoroditsky(2013)和赖姿吟(2002)等中外学者们认为汉语倾向于使用时间在动模型,英语倾向于使用自我在动模型,汉英优先使用不同的模型是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的重要原因[4-6]。笔者不认同以上观点,区分时间在动还是自我在动不是时间方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更非汉英时间方向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张建理、骆蓉(2007)提出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都是面向未来的时间认知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面向过去的时间认知[7];Alverson(1994)认为英语中自我是“面向将来”,而汉语是“面向过去”[8]。中国文化偏重过去、重视历史导致汉语在表达时间方向时大多是面向过去的,而主流西方社会以未来为取向是英语较频繁使用面向未来的时间认知模式的原因之一[9]。

根据时间焦点假说[10],时间方向取决于注意力焦点,所以受到各种文化、环境、价值取向等影响,英语、阿拉伯语是未来导向的,艾马拉语、摩洛哥阿拉伯语是过去导向、面向过去的[11]。李恒和张积家(2017)提出“文化说”,汉语讲话者具有面向过去的心理倾向,把认为相对重要的过去置于面前;英语讲话者为面向未来的心理倾向,把认为相对重要的未来置于面前[12]。於宁(1998)反对汉语中自我面向过去的观点,认为汉语像英语一样使用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所以汉英时间方向中自我都是面向未来的[13]。该文认为观察者的朝向与时间在动和自我在动不存在相关关系;以观察者主体作为参照时,汉语和英语一样,观察者都是朝向未来的。

Nú?ezandSweetser(2006)和Moore(2006)提出自我在动和时间在动只是时间隐喻模型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不涉及观察者的参照[14]。因此,研究者们在之前的理论和参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我参照模式和时间参照模式。Nú?ezandSweetser(2006)认为自我参照模式包含自我在动和时间在动,但是Moore(2006)认为时间序列参照是时间在动隐喻的一种。笔者不赞同上述观点,因为观察者主体参照并非只有自我在动或者时间在动。例如,时间点和自我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

该文基于陈忠(2021)提出的自我参照模式和时序客体参照模式[15-16],讨论汉英时间方向一致与不一致的条件和原因。自我参照是以观察者作为参照,观察者面向方向是前、是未来,背对的方向是后、是过去。客体参照模式就是以客体时间序列作为参照,不会随着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而变化,不区分现在、过去和未来。较早的事件在较晚的事件前面,较晚的事件在较早的事件后面。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的优势参照模式不同,汉语倾向于使用时序客体参照模式,英语倾向于使用自我主体参照模式,导致二者时间方向不一致。

时序客体参照模式是以时间序列客体作为参照,该参照模式不涉及观察者,时间方向以早先为前,晚迟为后。早先的时间点在晚迟的时间点前面,晚迟的时间点在早先的时间点后面。如图1所示,t1在t2前面,t2在t1后面。

图1时序参照模式

自我主体参照模式时间方向如图2所示,观察者t*面朝未来,背对过去。观察者面向的方向是forward(前),如时间点t2和t3在观察者t*的前方;观察者背对的方向是back(后),如时间点t0和t1在观察者t*的后方。

图2主体参照模式

如果时间点是移动的,则有移动之前和移动之后的时间点均位于观察者背后或面前两种情况。当时间点均位于过去时,时间点从t0移动到t1,是从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forward(前);反之,时间点从t1移动到t0,是从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所以时间的移动方向是back(后)。当时间点均位于未来时,时间点从t2移动到t3,是从相对靠近观察者的时间点向相对远离观察者的时间点移动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