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食品毒理与卫生;本章简介;正常情况下,人类普通食用的动物性食品,比如肉,是无毒的,但动物体内的某些腺体、脏器或分泌物,如果摄入过量,可扰乱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人体健康。另外,含有病原微生物较多的组织器官也不适于食用。
;甲状腺是一种分泌腺体,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促进组织氧化和产热作用
对物质代谢有影响
影响脑和长骨的发育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外来的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进入人体各部,干扰人体正常的内分泌。
特别是会严重影响下丘脑的功能,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
临床表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似外又有中毒的特点。;甲状腺素↑;甲状腺激素中毒者潜伏期可从1小时到10天,一般为12-24小时。
头痛、头晕、全身无力、心慌、出汗、发热、畏寒、上腹部隐痛。
发病20小时后出现出血性丘疹、皮肤发痒、出水泡,少数人有浮肿。
哺乳期婴幼儿可通过母乳发生甲状腺激素中毒。;一、动物组织中的有毒物质;肾上腺是人和动物体相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故名肾上腺。肾上腺左右各一,位于肾的上方,共同为肾筋膜和脂肪组织所包裹。;肾上腺能分泌20多种激素。
肾上腺中毒的潜伏期为15-30分钟。
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四肢发麻、重者可危及生命。;哺乳类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呈豆形,位于淋巴管行进途中,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
人们根据淋巴腺肿大——“烽火台”报警,一般就可弄清淋巴腺肿大的原发病灶。
;鸡、鸭、鹅等的臀尖不可食。
臀尖是淋巴腺集中的地方。
某些化学物质,特别是致癌性物质可贮存于臀尖。;一、动物组织中的有毒物质;食用健康动物的新鲜肝脏;食用前彻底清除毒物(清水浸泡3-4小时,烹饪加热充分);一次食用不能太多。;(1)鱼卵
一般每年3~6月生殖季节,鱼卵毒性最大。
鱼卵毒素为一类毒性球蛋白,具有较强的耐热性,100℃约30min的条件使毒性部分破坏,120℃约30min能使其全部消失。
常见鱼类:石斑鱼、海湖裸鲤、狗鱼、云南光唇及鲶鱼等。;(2)鱼胆
鱼胆毒素含于鱼的胆汁中。是细胞毒和神经毒,可引起胃肠道的??烈反应、肝肾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
胆汁中含有毒素的鱼类有草鱼、鲢鱼、鲤鱼、青鱼等我国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
;(2)鱼胆
我国民间有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疾病的做法,常因用量、用法不当而发生中毒。
因胆汁毒素不易被加热和乙醇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克就可中毒,甚至死亡。;不新鲜或腐败的鱼中,含有一定量的组胺。
由组胺引起的中毒是一种过敏性食物中毒。
组胺是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发生脱羧反应而生成的一种胺类。;二、鱼类毒素;组胺: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并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二、鱼类毒素;二、鱼类毒素;河豚毒素主要含在鲀形目科各属鱼以内,其中以东方鲀分布较为广泛。
一般说来,雄鱼组织中毒素含量低于雌鱼,肌肉中毒素含量极少。
河豚毒素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不仅可使人致死,而且也可使猫、狗、猪、鼠和鸟等其他动物致死。;人类中毒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河豚鱼有毒器官中毒素的含量。
通常认为,河豚的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
春季毒性最强。
;河豚毒素中毒,常可引起神经肌肉麻痹、血管运动神经中枢麻痹、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为10min至3h,先感觉手指、舌、唇有刺疼,后恶心、呕吐、腹泻并四肢无力,发冷,进而唇、舌、指尖、上下肢等麻痹;严重者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
;不食河豚鱼较为妥善。食用海杂鱼时剔除河豚鱼。
河豚毒素毒性稳定,油炸、炖、烧、煮等加工均不能破坏其毒性。因此河豚一定要在专业厨师烹制下食用,一般市民不要买来河豚自己烹制。
;2004年11月27日,文昌东郊镇豹山村一家庭食用“九母鱼”发生4人中毒,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经动物毒性试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中毒者所食的“九母鱼”含有河豚毒素。专家解释说,当时正值河豚排卵期,中毒者所食的“九母鱼”可能因为吃了河豚卵而被污染,因此人吃了这种“九母鱼”也会中毒。
2004年2月27日,澄迈县老城镇仁心村一约70岁村民在市场上购买鱼干约5斤,其子女认识这是河豚鱼干,阻止老人食用,但该老人自认为以前曾经食用过此种鱼干没问题,不听劝阻,仍然自个用水煮熟后进食该鱼干。结果1小时后中毒死亡。经动物毒性检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为河豚毒素阳性。;发现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可用于癌症治疗。
“新生油”是从河豚肝脏提取的抗癌物质,用于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等治疗。
河豚毒素制剂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用于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等的镇痛。
使用河豚毒素的用于治疗其使用量极少,只需3微克。
河豚毒素还有止喘、镇静、止痒作用。
从河豚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