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肛漏(高位肛瘘)
入院标准:
1.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
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门诊治疗无效,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高位肛瘘的住院患者。
一、肛漏(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肛瘘(TCD2019版:A08.03.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位肛瘘(ICD-10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
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6年)(新世纪
第四版)中的肛漏病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
《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治指南》。具体如下:
①临床表现: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
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②体征:
a.肛门视诊:可见肛瘘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b.肛管直肠指检: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③辅助检查:碘化油造影检查、亚甲蓝染色检查、直肠腔内超声检
查。
2.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
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2016年)(新世纪第四版)中的肛漏证候诊断;
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
治指南》。
肛漏/肛瘘(高位肛瘘)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
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
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
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肛周瘘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
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
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2016年)(新世纪第四版)中的肛漏(高位肛瘘)治疗;
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
治指南》中的肛漏(高位肛瘘)治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肛漏/肛瘘(高位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肛瘘(高位肛瘘)。
2.符合高位单纯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五)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
证候的动态变化。
(六)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急诊全套2
(5)心电图
(6)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电解质、腹部超声、
直肠腔内超声、盆腔影像学检查(CT或MRI)等。
(七)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证:以清热利湿为主,可选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正虚邪恋证:以扶正祛邪为主,可选托里消毒散加减。
(3)阴液亏虚证:以养阴托毒为主,可选青蒿鳖甲汤加减。
2.外治法
(1)中药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
(2)中药外敷法:适用于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