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计量大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VIP

2025中国计量大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计量大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通关考试题库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脐疗治疗作用的是

A.回阳苏厥,息风固脱

B.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C.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D.清毒杀菌.祛腐生肌

E.扶正祛邪,养生延年

答案:D

解析:脐疗作为中医外治法,借助神阙穴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相关文献如《针灸大成》提及神阙穴主治虚脱、腹痛等症。《理瀹骈文》载脐疗可调理三焦,治疗水肿。选项D“清毒杀菌,祛腐生肌”侧重于局部处理感染创面,与脐疗通过穴位刺激、药物吸收调节内在脏腑功能的机制不符。A、B、C、E均体现脐疗对全身气血、脏腑的调整作用。

2、[单选题]“汗法”的主要作用是

A.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生津等作用

B.通过发散,祛除外感六淫之邪

C.具有引导、促使呕吐之功

D.具有疏泄调和作用

E.具有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

答案:B

解析: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汗法是通过发汗以祛除外感六淫之邪的治法,适用于外感表证及痈肿疮疡初期。《黄帝内经》已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记载。《医学心悟·医门八法》:“汗者,散也……风寒初客于人也,头痛发热而恶寒,鼻塞身重而体痛,此皮腠闭塞……用发散汗之邪从汗解。”选项A属清法,C属吐法,D属和法,E属温法。

3、[单选题]足少阳胆经穴,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的腧穴是

A.外丘

B.悬钟

C.昆仑

D.公孙

E.解溪

答案:B

解析:足少阳胆经循行于下肢外侧中线。悬钟属胆经,定位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针灸甲乙经》记载悬钟“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脉中”。外丘位于外踝尖上7寸,昆仑属膀胱经,公孙在足内侧,解溪属胃经,均在踝关节周围但与题干位置不符。悬钟是符合描述的腧穴。

4、[单选题]皮内针留针时间最长不宜超过

A.半日

B.1天

C.3天

D.7天

E.半月

答案:D

解析:皮内针作为针灸疗法的延伸,其留针时间在操作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临床实践中,皮内针主要用于长时间刺激穴位,一般建议留置时间不超过7天,以防止局部感染或皮肤刺激。选项A半日、B1天属于短时留针,C3天适用于部分情况但非最长时限,E半月则超出安全范围。相关依据可参考《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文献。

5、[单选题]足阳明胃经共有腧穴

A.43个穴

B.44个穴

C.45个穴

D.46个穴

E.47个穴

答案:C

解析:《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胃经左右各45穴。《针灸甲乙经》明确列举其腧穴起于承泣(目下七分),止于厉兑(次趾外侧端)。选项A(43)可能遗漏部分特定穴,选项B(44)、D(46)、E(47)均与经典记载不符。正确数目依据历代医籍统一为45。

6、[单选题]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是

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B.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E.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答案:E

解析:迎随补泻法的补泻关键在于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补法遵循“随”的原则,即针尖顺经脉循行方向而刺。《灵枢·九针十二原》载“追而济之谓之补”,追即顺经,指针尖与经脉走向一致。选项E描述“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即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同时进针顺应此方向,符合补法的定义。其余选项中,A、D逆经脉方向,属泻法;B垂直刺未体现顺逆补泻;C存在矛盾表述(顺经脉但逆经而刺),均不符合补法特点。

7、[单选题]耳部的止痛要穴是

A.耳尖

B.神门

C.内分泌

D.皮质下

E.脑点

答案:B

解析:在耳针疗法中,耳部穴位对应的功能以《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为依据。神门位于三角窝后1/3的上部,属常用穴位,具有镇静、安神、止痛作用,尤其对内脏痉挛性疼痛、炎症性疼痛效果明显。耳尖多用于退热、降血压;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皮质下调节大脑皮层功能,脑点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各选项均涉及不同系统,但神门的镇痛定位明确。

8、[单选题]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毫针进针法是

A.指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弹指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提捏进针法

答案:E

解析:《灵枢·官针》提及多种进针法。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处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之处,如印堂、攒竹等穴位。选项E对应

文档评论(0)

132****1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