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期末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8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脐疗治疗作用的是
A.回阳苏厥,息风固脱
B.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C.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D.清毒杀菌.祛腐生肌
E.扶正祛邪,养生延年
答案:D
解析:脐疗作为中医外治法,借助神阙穴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发挥整体调节作用。相关文献如《针灸大成》提及神阙穴主治虚脱、腹痛等症。《理瀹骈文》载脐疗可调理三焦,治疗水肿。选项D“清毒杀菌,祛腐生肌”侧重于局部处理感染创面,与脐疗通过穴位刺激、药物吸收调节内在脏腑功能的机制不符。A、B、C、E均体现脐疗对全身气血、脏腑的调整作用。
2、[单选题]关于和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法即和解之法
B.和法用于半表半里之证
C.和法含有调和之意
D.和法手法频率稍快
E.和法手法平稳
答案:D
解析:《中医基础理论》论及和法,其核心为和解、调和,适用于半表半里、脏腑失和等证。推拿学中,和法手法强调平稳、柔和、均匀。选项中,D提及手法频率稍快,与和法缓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原则矛盾;E描述手法平稳符合理论。《小儿推拿广意》明确和法需柔缓均匀,排除急促频率,故D不符合。
3、[单选题]在足内侧面,内踝下凹陷处的腧穴是
A.照海
B.申脉
C.商丘
D.中封
E.太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足内侧面腧穴定位。照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凹陷中。《针灸甲乙经》记载:“照海,在足内踝下一寸。”其他选项中,申脉在外踝下,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中封在足内踝前下方胫骨前肌腱内侧,太溪在内踝后下方跟腱前凹陷。题干描述内踝下凹陷处,与照海定位一致。
4、[单选题]迎随补泻法中的泻法为
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B.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E.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答案:A
解析:迎随补泻法为针刺补泻法之一,核心在于针尖方向与经脉循行方向的关系。《难经·七十二难》载:“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泻法操作强调“迎”,即针尖逆经脉循行方向刺入。选项A“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符合这一描述。B、E涉及顺经刺入,属补法;C中“顺经”与“逆经”逻辑矛盾;D“顺经而刺”违背逆经原则。A正确对应泻法的操作要求。
5、[单选题]关于局部熏蒸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药液占容器体积的1/5~1/4
B.感觉皮肤温热舒适为度
C.患处置于容器中,距药液一定距离
D.可以在容器上覆毛巾,不使热气外透,进行熏蒸
E.将加热煮沸的中药煎剂,倾入适当大小的容器中
答案:A
解析:药液量应适量避免过多。药液量为容器1/4~1/3。出自《中医护理学基础》。选项A的1/5~1/4实际过少,错误。B符合温度要求,C、D描述正确操作,E步骤无误。正确药液量应为容器1/4~1/3。
6、[单选题]开阖补泻法中的泻法为
A.出针时摇大针孔
B.出针后揉按针孔
C.出针后拍打针孔
D.出针时揉按针孔周围
E.出针后压迫针孔
答案:A
解析:开阖补泻法属于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其泻法操作记载于《灵枢·官能》“泻必用圆……摇大其穴,气出乃疾”。出针时摇大针孔的目的是使邪气外泄,属泻法特征。选项A描述的动作与此一致。选项B、E为补法操作(闭阖针孔以固护正气),C、D在经典文献中未见对应描述,均非泻法手法。
7、[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耳针的刺激方法是
A.毫针法
B.刺血法
C.水针法
D.透刺法
E.压籽法
答案:D
解析:《针灸学》中记载,耳针常用手法包括毫针、刺血、水针及压籽等。毫针法通过细针刺入耳穴,刺血法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水针法将药液注入穴位,压籽法则用王不留行籽贴压。透刺法指一针贯穿两穴或多穴,主要用于体针操作,耳部因穴位密集且分布表浅,一般不采用透刺。选项D符合题干要求。
8、[单选题]三棱针刺法的作用不包括
A.醒神开窍
B.泻火解毒
C.活血化瘀
D.消肿止痛
E.开瘀散结
答案:E
解析:《灵枢·官针》提到刺络放血可祛除邪气,调和气血。三棱针刺法主通经活络,多用于实证、热证、瘀血等。选项中醒神开窍(急症如昏厥)、泻火解毒(热毒壅盛)、活血化瘀(经络瘀阻)、消肿止痛(局部肿胀疼痛)均属其作用范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