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01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02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通,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十分尴尬。
下列诗句添哪个字较好?
红杏枝头春意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王国维《人间词话》
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上。
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
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个国家。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的
学习这篇课文,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
明朝独占鳌头舍我其谁
01
02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作者介绍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1897—1986)
A
安徽桐城
B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C
方苞
D
刘大櫆
E
姚鼐
F
文章特点: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倒涎茗烟锱铢必较
没镞剥啄岑寂清沁
蕴藉俗滥灞桥付梓
王嫱尺牍
qiángdú
xiánmíngzīzhū
zúbōcénqìn
yùnlànbàzĭ
字典含义: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
01
文本含义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02
解题
分析思路:
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1-5)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6-7)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
1、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2、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3、贾岛推敲
(意境改变)
1、善用联想意
2、反对“套板”效应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针对中心又提出了哪些观点?
中心论点;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段)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字词有联想意义
字词应用有“套板反映”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
第二课时
(1)《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引出话题)
《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反)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正)
在前五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