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瓢蟲的卵2瓢蟲的幼蟲3瓢蟲的蛹②寄生性昆蟲。其生活史的一個時期或終生附在寄主的體內或體外,攝食寄主的營養物質維持生存。蟲體較寄主為小,一般僅利用一個寄主完成其發育過程,成蟲期大多自由生活。在卵寄生蜂中,赤眼蜂是研究最多和應用最廣的類群,對防治糧食、棉花、果樹、蔬菜和林木的多種害蟲都有效果。中國的赤眼蜂以松毛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擬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等最為常見。黑卵蜂是中國松毛蟲的重要卵寄生蜂,自然寄生率有時可達80%。1赤眼蜂的生活史2赤眼蜂成蟲對寄主檢驗3寄生4羽化絨繭蜂
1成蟲形態2成蟲羽化3絨繭蜂老齡幼蟲絨繭蜂幼蟲在寄主幼蟲體內發育成熟後,突破寄主昆蟲表皮,準備在寄主昆蟲體表(周圍)結繭化蛹4絨繭蜂的蛹(繭)③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線蟲、原生動物等,在自然條件下可使昆蟲疾病流行。必須符合高效、安全、生產成本低和耐貯存等要求,且須經國家批准後才能使用。在細菌中,蘇雲金桿菌和乳狀菌1958年以來已在許多國家作為商品生產。蘇雲金桿菌BT和它所產生的毒素對菜粉蝶、小菜蛾、棉鈴蟲、粉紋夜蛾、玉米螟、三化螟、稻苞蟲、松毛蟲等百餘種害蟲有防治效果,有的菌株(以色列變種)還對防治蚊蟲有特效;乳狀菌則多用於防治蠐螬(國外商品,杜木,Doom)。當前主要由於噬菌體污染、生產不穩定、成本高制約發展。1蘇芸金桿菌的營養體2蘇芸金桿菌的孢子囊3BT致鱗翅目幼蟲死亡症狀1日本金龜子芽孢桿菌1日本金龜子芽孢桿菌形態(上);日本金龜子芽孢桿菌內芽孢和副雹子(下);2日本金龜子芽孢桿菌致病症狀真菌由於發育所需要的濕度和溫度往往不能在自然條件下得到滿足,大規模利用受到限制。白僵菌孢子萌發需要99-100%濕度,低於90%孢子不萌發。大量用於松毛蟲和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明顯,噴施含孢子量1億孢子/g的菌粉即可,對天牛,菌粉直接注入坑道效果好。病毒抑制害蟲的作用顯著,但各國在使用時都十分慎重。美國環境保護局至1976年才第一次批准一個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作為農藥進行商品生產。我國有20多種森林昆蟲中發現了病毒,多為NPV,少數為GV和CPV,並對舞毒蛾NPV、赤松毛蟲CPV、馬尾松毛蟲CPV、等景象能夠過深入的研究和試驗。1白僵菌菌絲2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3白僵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4白僵菌侵染昆蟲的死亡症狀
成蟲及蛹5白僵菌侵染昆蟲幼蟲1病毒病幼蟲倒掛與枝幹上體色變淡,動作遲緩,體內組織液化,但無惡臭味。(細菌病一般帶有臭味)④某些脊椎動物也可用來控制害蟲。除青蛙和家鴨迄今仍是中國防治稻田害蟲的重要工具外,中國有1000多種鳥類,其中吃昆蟲的約占半數,常見的食蟲益鳥有20餘種,對控制害蟲也有巨大作用。此外,食蚊魚、鬥魚和鯉等還可用來消滅孑孓。
應用天敵昆蟲的主要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1、保護利用本地天敵包括兩方面的措施:①避免和減少直接殺傷天敵。科學用藥包括:選用對天敵比較安全的農藥和劑型;制訂合理的防治指標和加強預測預報,以減少施藥的次數、劑量和範圍;調整施藥的時間以躲開天敵繁殖期、盛發期或釋放期;改進施藥的方法和技術等。其次,要合理安排耕種,灌溉、施肥、收穫、清潔田園等各種農事活動,以減少對天敵的傷害。此外,還應制訂和實施保護鳥類、青蛙等有益動物的法規。害蟲管理的策略及技術和方法第一節害蟲管理策略及其發展歷史人類對害蟲的管理策略大致分初期防治階段、化學防治階段、害蟲綜合管理階段、森林保健與林業可持續發展4個主要的發展歷程。一、初期防治階段: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40年代。提出綜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的原則。農業技術防治(灌溉、輪作、選用抗性品種等)+農藥(植物性或礦物性農藥)或引用天敵(1888,澳洲瓢蟲防治吹綿蚧),配合人工捕捉等機械方法。此階段強調害蟲的生物學、生態學習性的研究。二、化學防治階段: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1946年開始大面積使用DDT,相繼六六六、氯丹、毒殺芬等一系列高效、持久的有機氯殺蟲劑在害蟲防治上發揮巨大作用。62年美國生物學家Carson出版《寂靜的春天》,“農藥合併症”。蟲害損失並未因大量使用農藥而下降。三、害蟲綜合管理階段: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蟲防治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害蟲綜合管理、全部種群管理、大面積種群管理等。(一)害蟲綜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Stern等於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