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永州地名文化研究:从古代到现代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一、引言:永州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
永州,这座位于湖南省南部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湖南四大历史
文化名城之一,永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其地名文化承载
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南方地区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窗口。
地名是人们赋予各种地理实体的指称,其中负载着大量超地理的信息。永州地区的地名不仅反
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还深刻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从古
代的零陵到今天的永州,从九嶷山到潇湘,这些地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文化密码。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永州地区地名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其命名规律和文化内涵,揭示地名与
永州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时间跨度从古代到现代,研究范围涵盖永州的行政地名
(如各个县、区、镇的名字)和自然地理名称(如山脉、河流、湖泊的称呼),以期全面展现
永州地名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二、永州地名的历史演变与文化背景
2.1永州地名的历史渊源与命名规律
永州地区的地名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时期。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零陵这一地名最早出
现在夏代以前,是中国34处重要古地名之一,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关于零陵的由来,有两
种主要说法:一种是因舜帝葬于泠(零)水之源,舜陵因水而名,故称零陵;另一种说法是
零陵得名于潇水支流古泠水(47)。《史记》中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
疑,是为零陵。这表明零陵之名与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的传说密切相关。
永州地名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因自然地理特征命名:如九嶷山因山岩罗列,异岭同势,常使游人生疑而得名
(37);阳明山因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而得名(25);潇水因其水流清绿幽深而得
名,《水经注・湘水》解释:潇者,水清深也。(31)
2.因历史事件或人物命名:如零陵因舜帝葬于此而得名;道县因唐贞观八年改营道
县为道州,含汉制县有蛮夷曰道之意(47);濂溪河因周敦颐自称濂溪先生而命
名(44)。
3.因民族文化或宗教信仰命名:如江华瑶族自治县因瑶族聚居而命名;阳明山与道
教阳明洞天及儒家阳明境域有关(24);万寿寺与佛教文化相关(82)。
1
4.因政治军事因素命名:如东安县宋雍熙元年置,因地处零陵东边,为寓意这一地区
的安定,取东方安宁之意命名(47);宁远县北宋乾德二年,宋太祖将延唐县敕改
为宁远县,寄托远方安宁之意(47)。
5.因经济活动或物产命名:如双牌县因境内双牌水库得名(47);蓝山县因踞万山间
,四时苍碧如蓝而得名(47)。
2.2永州地名的演变过程与历史分期
永州地名的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2.2.1先秦时期:地名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先秦时期,永州地区属于三苗国属地。据《史记》记载,舜帝南巡葬于九嶷山,是为零陵,
这标志着零陵作为地名的最早出现。这一时期的地名多与自然地理特征和神话传说相关,
如九嶷山、苍梧等(37)。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永州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位于零陵区
黄田铺的石棚和道县玉蟾岩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永州地区是中国文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18)。这些早期人类活动遗址的命名,多与当地的地理特征或考古发现相关,如玉蟾岩因
其形状似蟾蜍而得名。
2.2.2秦汉至隋唐时期:地名的规范化与行政化
秦汉时期是永州地名发展的重要阶段。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
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增置零陵
郡,郡治所在零陵县,即今广西桂林全州县咸水一带(18)。这一时期,永州地区的地名开始从
单纯的自然地理名称向行政地名转变,如泉陵侯国、泠道县等(18)。
三国时期,东吴孙亮太平二年(257年),置祁阳县,因地处祁山之南而得名(43)。隋朝统一
中国后,隋文帝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零陵郡西
南有永山和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永州之名首次出现(47)。
唐代是永州地名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唐贞观八年(634年)改营道县为道州,含汉制县有蛮
夷曰道之意(47)。唐天宝元年(742年),南平县易名蓝山县,以县北蓝山为名(47)。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