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鲁迅自传》练习及答案
1.厦门(xià)皖南(wǎn)学籍(jí)乞食(qǐ)
2.pánghuáng(彷徨)shuāi败(衰)chóu办(筹)
zhè江(浙)nà喊(呐)亲qī(戚)
一、根据语境,理解加粗的意思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但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意外发生的事情
3.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4.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3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风筝》。他的第一篇《狂人日记》发表在1918年《新青年》上,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里面。
4.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5.根据内容填空并回答:
①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的人)?
②“……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两条路”是指做幕友或商人。说明鲁迅和那些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走的路不同,他寻求的是救国救民之路.
③“……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句中“较为广大的运动”是指什么?“较为广大的运动”是指用文艺来宣传群众,改变国民的精神。
④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新文化运动。
6.下面这两句话分别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痛苦的感情。
②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表现了鲁迅的谦虚,把数量很多的如同投向敌人的匕首的,轻描淡写地称其为“一点”。
7.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通过观看第47届世乒赛,使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B.我们的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我们来到省博物馆,看到那些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D.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阅读理解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括层意。
第一层:(……被拒绝了。)写“我”刚回国的任职情况;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我”的任职情况;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我”的任职情况。
2.文中加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文段中画浪纹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残酷的杀。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6.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说明“我”处境不如人意,为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李白诗词全集.docx
- 网页设计师简历.docx
- 元宵晚会领导讲话.docx
- 最新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docx
- 蜀道难的作者.docx
- 新村民自治章程.docx
- 幼儿园寓言故事.docx
- 童话故事《买手套去》.docx
- 杨玉环简介资料.docx
- 我读《兰亭集序》的几点感触.docx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