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46-2019 道地药材 第46部分:川附子.docxVIP

T∕CACM 1020.46-2019 道地药材 第46部分:川附子.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23

团体标准

T/CACM1020.46—2019

道地药材第46部分:川附子

Daodiherbs—Part46:Chuanfuzi

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50

T/CACM1020.46—2019

前言

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第45部分:川白芍;

——第46部分:川附子;

——第47部分:使君子;

——第157部分:汉射干。

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4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四川江油中坝附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海燕、孙鸿、尹茂财、赵润怀、兰青山、王继永、杜杰、易进海、夏燕莉、黄志芳、张明泉、刘雨莎、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谭沛、张辉。

351

T/CACM1020.46—2019

道地药材第46部分:川附子

1范围

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附子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川附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川附子chuanfuzi

产于四川绵阳江油及其周边的平坝及丘陵地区的栽培附子,习称“江油附子”。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加工品。

4.2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cm~150cm。块根倒圆锥形,长2cm~4cm,直径1cm~1.6cm,栽培品的侧根通常肥大,直径可达5cm,外皮黑褐色。茎直立,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有长柄;叶柄长1cm~2.5cm,疏被短柔毛;叶片五角形,长6cm~11cm,宽9cm~15cm,基部浅心形,3裂或达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倒卵状菱形或菱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羽裂片2对,斜三角形,具1枚~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2深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在脉上疏被短柔毛,革质或纸质。总状花序顶生,长6cm~25cm;花序轴及花梗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3裂,上部苞片披针形;花梗

长1.5cm~5.5cm;小苞片生花梗中下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2cm~2.5cm,基部至喙长1.7cm~2.2cm,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cm~2cm,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花瓣2,瓣片长约1.1cm,唇长约6mm,微凹,距长1mm~2.5mm,通常拳卷,无毛;

352

T/CACM1020.46—2019

雄蕊多数,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无毛或被短毛;心皮3~5,被短柔毛,稀无毛。营葵果,长1.5cm~1.8cm。种子多数,三棱形,长3mm~3.2mm,两面密生横膜翅。花期8月~9月,果期9月~10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附子的产地分布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范子计然》,曰:“附子,出蜀(今四川)、武都(今甘肃南部)中白色者善。”附子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曰:“附子,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蹊蹙,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生犍为(今四川南部云贵北部)山谷。”

魏晋时期《吴普本草》云:“附子,名莨……或生广汉。八月采。皮黑肌白。”其记载了附子产

地,同时记载乌头、附子、侧子同名“莨”。

南北朝时期《名医别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