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30.080CCSD14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873—2023
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土壤重构技术规程
2023-10-25发布2023-11-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T587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河北省矿山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新兵、李予红、刘彦林、鲁绍伟、郝国利、张泽光、常二梅、李一为、赵小勇、张志田、宋立恩、王楠、吕发、张宇星、付仕科、韩欣棉、王洁、田玉童、刘聪、卜峰。
DB13/T5873—2023
1
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土壤重构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土壤重构中的土壤复配、土壤聚水保水、土壤促成与改良等环节。
本文件适用于石灰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土壤重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795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CJ/T340-2016绿化种植土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土壤重构SoilReconstruction
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生态措施等,对人为和自然灾害损毁的石灰岩矿山,重新构建一个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3.2
土壤复配Soilcompound
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差异较大的混合基质按照一定比例充填表土,重塑土壤环境的一种方法。
3.3
土壤促成Soilfacilitation
对新成土或复配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加速其向自然土壤演替进化的一种方法。
4土壤复配
4,1渣土收集
4.1.1采矿作业前剥离的表土、采矿作业中形成的采矿弃渣(土)和区内残坡积物、洪积物。
4.1.2消除地质灾害产生的危岩(土)和削坡治理产生的弃渣(土)。
4.2客土
4.2.1客土选择生产开发建设项目工程弃渣(土)、开槽土等土质渣土。
4.2.2客土重金属含量按CJ/T340-2016中4.2.5.1节d)条要求执行。
4.3复配方法
4.3.1现场收集的渣土过2cm筛子,分级使用;大粒径(≥2cm)用于铺垫层和修筑围埂(坎),小粒径(<2cm)用于植物种植。
4.3.2客土砂粒含量越多,配比越高;水分条件差的地区,如阳坡、半阳坡,采用保水性高的复配土配比,一般客土比例60%~80%;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如阴坡、半阴坡、低地区,建议客土比例40%~60%。
2
DB13/T5873—2023
4.3.3遵循“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乔木填土≥100cm;灌木填土厚度≥50cm;草本植物填土厚度≥30cm。
5土壤促成与改良
5.1施用有机肥
腐熟的畜禽粪便或秸秆沤肥,施用量1.5~3kg/m2(折合1~2吨/亩);也可施用成品有机肥。
5.2绿肥种植
绿肥品种可选择紫花苜蓿、二月兰、沙打旺、草木樨、三叶草、油菜、黑麦草等。宜选择固氮植物。
5.3施用土壤改良剂
施用土壤改良剂包括腐植酸肥、菌肥(固氮菌、解磷菌、外生菌殖体)等。
5.4综合方法
因地制宜,综合使用本节提出的三种土壤促成和改良方法。
6土壤聚水保水
6.1土壤聚水
6.1.1修筑5m~10m短畦,畦面坡向与自然流水方向相反,坡度≤5度,土(渣)垄高度≥20cm。
6.1.2局部整地采用翼式鱼鳞坑,规格(见图1):深度≥30cm,直径60cm~100cm,宽40cm~60cm,两翼集水沟角度30°~45°,长度80cm~100cm,上口直径为20cm,深度为10cm~20cm。
图1翼式鱼鳞坑示意图
6.2土壤保水保墒
6.2.1保水法:使用保水剂、有机肥等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6.2.2保墒法:采用秸秆、石块(片)、地膜等覆盖材料,减少水分蒸发。秸秆覆盖厚度≥5cm。地膜采用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_T 5643-2022 公路钢渣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范.docx
- DB13_T 5652.2-2023 节水型单位评价导则 第2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docx
- DB13_T 5718-2023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气体原位自动监测技术规程.docx
- DB13_T 5736-2023 研学旅游产品质量规范.docx
- DB13_T 5737-2023 冀北寒旱区春玉米秸秆还田垄-沟轮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_T 5916-2024 白洋淀流域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docx
- DB13_T 5965-2024 康养气象条件等级.docx
- DB13_T 5970-2024 脑卒中后遗症期医养结合康复训练服务规范.docx
- DB13_T 5974-2024 农作物秸秆堆体容重测定方法.docx
- DB13_T 5980-2024 蛋用鹤鹑层叠式笼养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