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国玉米主要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docxVIP

2025年我国玉米主要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玉米主要虫害发生概况及防治措施

一、我国玉米虫害发生概况

我国已记载的玉米病虫害有309种,其中,病害53种,虫害256种,50多种病虫害可造成一定的产量损失。

主要害虫:年发生面积在100万公顷的有亚洲玉米螟、粘虫、蚜虫、蓟马、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二点委夜蛾、棉铃虫、地下害虫和土蝗等10种(类)

2019年1月,世界性害虫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成为玉米上的重大害虫。

(1991—2020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防治面积和损失)

北方春播玉米区:自北纬40°的渤海岸起,经山海关,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山,直至陕西的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黑、吉、辽、宁和蒙的全部,晋大部,冀、陕和甘部分,播种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

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粘虫、玉米蚜、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等。草地螟有些年份为害重。近年来局部棉铃虫为害加重。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南起北纬33°的江苏东台,沿淮河经安徽至河南,入陕西沿秦岭直至甘肃省,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流域中下游的山东、河南的全部,北京、天津及河北大部,山西中南、陕西关中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地区,我国第二大玉米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4%左右。

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耕葵粉蚧)、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黏虫、蓟马、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晚播玉米)、玉米蚜、玉米叶螨等。苗期甜菜夜蛾为害加重,局部蜗牛、褐足角胸叶甲为害重。

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及陕西南部和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地区以及甘肃省的一小部分,我国第三大玉米产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

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弯刺黑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桃蛀螟(四川、重庆夏玉米和秋玉米)、玉米蚜、玉米叶螨、稻绿蝽、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广西局部铁甲虫、云南的一点缀螟等。

南方丘陵玉米区:北与黄淮海夏玉米区相连,西接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西、上海、台湾及江苏、安徽的南部,广西、湖南和湖北的东部,该区鲜食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的6%左右。

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玉米蚜等。

西北内陆玉米区:包括新疆全部和甘肃的河西走廊以及内蒙古的西部。播种面积占全国的3.5%左右。

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地老虎)、玉米螟、棉铃虫、玉米蚜、双斑长跗萤叶甲、玉米叶螨、三点斑叶蝉、白星花金龟等。

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

玉米地下害虫

玉米地老虎

主要以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为主。

发生规律: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1年发生2~7代,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卵多散产在贴近地面的叶背面或嫩茎上,也可直接产于土表及残枝上。

玉米蛴螬

为害玉米的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等。杂食性,寄主范围广。

发生规律: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是一类生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1代,暗黑鳃金龟、铜绿金龟一年1代。

玉米金针虫

常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还有褐纹金针虫和宽背金针虫等。

发生规律:一般2~5年完成1代,因种和地域而异。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或越夏,每年4~6月份和10~11月份在土壤表层活动取食危害。雄成虫善

飞,有趋光性。雌虫飞行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玉米耕葵粉蚧

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发现,已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苗期主要害虫

发生规律:以卵在卵囊中附在玉米根茬上或土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10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1年发生3代,以第2代发生时间长、为害严重,主要为害玉米幼苗。1龄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是药剂防治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叶鞘中为害。

玉米二点委夜蛾

2005年在河北省首次发现为害玉米苗;2011年黄淮海7省(市)夏玉米苗期暴发为害,发生面积3318.73万亩。

发生规律:田间麦秸覆盖度高的垄虫口密度大,特别是高产田,为害重。白茬地虫量极少,不发生为害。灭茬地、秸秆清除出去的地块虫口密度低,为害很轻或没有为害。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每年发生4代,二代为主害代。

玉米刺吸式害虫

玉米蓟马

主要有玉米黄呆蓟马、禾蓟马和稻管蓟马等,均属缨翅目,是黄淮海夏玉米苗期主要害虫。

发生规律一年1~10代。在禾本科杂草根基部和枯叶内越冬,次年5月中下旬迁到玉米上为害。干旱发生重。

玉米蚜虫

主要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棉蚜、荻草谷网蚜、麦二叉蚜等,均属半翅目蚜科,俗称

“腻虫”、“蚁虫”,以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为害严重。

发生规律:一年10-20代。主要以成蚜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里越冬。

文档评论(0)

种业江湖-徐公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从事杂交水稻推广及服务工作12年,具有专业的作物栽培、管理及种植实战经验。通过个人实践及与行业专家的学习总结出不同作物田间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方法,得到很多行业专家及种植大户的认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