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了“以和为贵”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该字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

2.选出下面材料与“和为贵”无关的一项()

A.君子养心,莫善于诚。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D.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3.小桂看到社区里有邻居不太谦让、恶语伤人而影响团结,于是写了一副对联,上区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希望大家都能谦虚谨慎,下联想用栽花表达不要恶语伤人的意思,选出下列最为恰当的一项()

A.胸中常怀感恩情B.架上蔓延凌霄花

C.屋后长栽傲骨梅D.院里休栽带刺花

4.文艺委员出板报,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弄脏了你的衣服。他惊慌失措,连连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微微一笑,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这句话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

二、名句名篇默写

5.小宁辑录学过的古诗文,写了下面一段话,请补充完整。

诗中有情,诗中有味。“山光悦鸟性,①”(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空灵清幽的意境让人内心宁静澄澈:“拣尽寒枝不肯栖,②”(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流露出孤高自许又落窦孤寂的心境:“③,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即便历经磨难,依旧坚守高洁品质;“④,悠悠我心”(《子衿》),满是对心上人的牵挂与期盼;“海内存知己,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对友情的豁达与坚信;“可怜身上衣正单,⑥”(白居易《卖炭翁》),道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吏呼一何愁,⑦”(杜甫《石壕吏》),饱含着对百姓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与无奈;“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彰显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这些情、味,交织成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从中我们可观人生百态,看世间万物。

三、基础知识综合

6.小宁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偏僻(bì)B.漩(xuàn)涡

(2)容易写错的词:A.抢词夺理B.纷至踏来

(3)容易出现的语病:

A.在长达6.5小时之久的志愿服务中,他们用热情和微笑服务着每一位参赛选手。

B.2025年4月,中央网信办启用“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棕

唐·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①。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黄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②,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③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④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⑤。

注释:①〔十八九〕十有八九。②〔军乏〕军用缺乏。③〔生成〕指上文以“棕榈”为代表的地之所生、人力所成的“物”。④〔蓬〕草名,又叫飞蓬。⑤〔藜莠(líyǒu)〕恶草的通称。

7.选出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前八句写棕之枯。用经冬不凋的松柏作反衬,描画棕榈惨遭割剥的不幸。

B.中八句述棕枯之由。一“伤”一“苦”,构成全诗的情绪基调,暗扣标题“枯”字。

C.末四句感慨之辞。“形影干”与“割剥甚”首尾照应,与“如云叶”形成鲜明对比。

D.这是一首五言咏物古诗,通篇以物喻人,比兴巧妙,个性鲜明,寓意深刻。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A)!

(《虽有嘉肴》)

【乙】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若车之两轮。夫车两轮同一车(B),行则俱行,(C)容有二?鄙见以为,涵养进学如人行路足目悉到不能弃一。自一念之微①,以至事为讲习之际,涵养致知一时俱到,乃为善学也。故程子②曰:“学在知所有,养所有。”

注释:①〔微〕微小的。②〔程子〕指北宋教育家、理学家程颐。

(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有删改)

9.选出下列选项中,“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乃为善学也

A.不知其善也B.陈康肃公善射

C.称善者久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10.请将“也”“岂”“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涵养进学如人行路足目悉到不能弃一

12.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13.甲乙两文都谈及了“学”,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