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教学设计]第20课 青山不老.docxVIP

2_[教学设计]第20课 青山不老.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0课青山不老

1.默读课文,结合学习提示说出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瞧,参天的大树,如臂如股,在整个山谷里蔓延成绿色的波浪。仔细观察,这林海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就是他,花尽毕生的心血,为大山披上了绿衣。同学们想认识他吗?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走进《青山不老》,去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老人。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

1.教师:同学们,那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请快速浏览课文,填写下面的信息卡。

采访地点

采访对象

主要外貌特征

感人事迹

学生:

采访地点

晋西北的一条山沟

采访对象

一位种树的山野农夫

主要外貌特征

瘦小、苍老(八十一岁)

感人事迹

十五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采访对象这一人物形象,初步感受到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付出的艰辛,理解起来更加直观简洁。

2.结合所填写的表格的信息,说一说本课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主要内容:讲述了晋西北一位山野老农为了守住那方水土,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块绿洲的事迹。

3.教师:“……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人”,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重点理解】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①请大家默读这一段文字,想一想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

示例: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翠色欲流、郁郁葱葱……

②引导朗读:多美的景色啊,谁能用声音来展现这样的画面?(点名读)

③引导朗读:这位同学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片绿色的林海,我们都迫不及待了,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④小结: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竟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荒芜之地变成这样一片绿色的林海,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2)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教师引导:一亩的面积约为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为50平方米,那同学们来计算一下3700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②教师:重点圈画出句子中的一组数据,说说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③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也是漫山遍野的绿。这就是——“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老人用他不屈不挠的毅力在风沙面前竖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们的心中竖立了高大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个奇迹吧!(点名读、齐读)

=4\*GB3④教师: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请找出来。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学生:“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

教师小结:是的,树的勇敢顶住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地守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从整体上通过具体的数字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再通过赏析具体的句子,直观形象地将这一片片绿海展现在眼前,进一步体会到植树造林的益处。从不同角度去感受,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二)探究二:了解老人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教师:那么这“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提示: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人生活环境的句子,并且圈画出关键词。

【重点理解】

1.大环境恶劣。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jù)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1)教师:这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

学生:恶劣。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学生:干旱、霜冻、沙尘暴、常来肆虐、盘踞,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点拨:重点抓住“盘踞”“肆虐”两个词语的意思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县志曾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