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VIP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试题

(答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温馨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为了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徜徉诗海,感受情怀

1.请补写出诗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它是庙堂之上人神相通的欢愉,是宴席之上把酒言欢的雅致,是歧路孤舟天涯游子的悲怆,也是月下花径多情少女的忧伤……

诗性生活,既是每一个文人的理想,也在各个层次上被不断实践着,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心灵,点燃着我们的激情。“①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②______”独立深秋晚景,心怀对温馨家庭的渴望;“③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恰逢暮春时节,更添朋友离别的伤感;“④____,断肠人在天涯”是游子羁旅思乡的怆然泪下;“⑤____,⑥_____”是李白对挚友的殷切关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⑦_______,⑧_____”让人感受到磅礴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容天地的雄伟气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⑨______,⑩_____”令人领略萧瑟秋天的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的神奇意境。那些情态各异、匠心独具的篇什,光照历史又润泽后世,陶冶性情又抚慰心灵。他们是一缕不灭的曙光,点亮了漫长岁月里的每一个黑夜,也使得每一个白天更加灿烂和妖娆,它让我们古老的文化传统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

【活动二】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10分)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亲近自然的文学之门,开启一段趣味盎然的学习之旅。我们吟诵春夏秋冬四季,游历山水八方,感受古今甲,了解中外文明。陶醉三月春风拂面,我们闻到了酝酿①在空气中的泥土的气息;领略冬天济南风光,我们看到了zhù②蓄了一汪绿色的澄清的河水;走进刘湛秋《雨的四季》,我们领悟四季雨的乙各自风情。

其实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走进自然,丙;又可以感受亲情,丙;还可以探访历史,丙;更可以了解社会,丙。

新时代的文学是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文学,传承是对创新的进化,传承需要与创新结合来适应新时代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酝酿()②zhù()蓄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__(A传承B.传递)

乙_________(A.千姿百态B.千态万状)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丙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欣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幻④品味人间百态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③④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小题。(6分)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了高山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震撼

B.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烘托了诗人羁旅中的伤感之情。

C.第三句写“河流大野”,说其“犹嫌”拘束,其实是写其奔腾、壮阔。

D.这首绝句荡气回肠,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喜爱。

4.赏析第四句中“不解”的表达效果。(提示:修辞、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小题。(17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②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⑦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节选自《独醒杂志》,有删改)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谒:拜见。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猪肉。⑦箸:筷子。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因:因谒公_______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______

(2)意:意公必盛馔_______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_____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B.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C.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D.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饼中间少许/留其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