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语文强基版-专题七第三节第4讲活动三句子排序,句子复位连贯.docxVIP

2026版高中全程复习方略语文强基版-专题七第三节第4讲活动三句子排序,句子复位连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动三句子排序,句子复位连贯

命题点一语句复位

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因四个选项区分度较小,干扰性较强,在确定选项和验证选项时,要从以下七个角度全盘考虑,分三个步骤进行分析。

知识导图助记

关键能力突破

一、语句复位“七角度”

(一)话题统一

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主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即学即练

1.(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解析】选A。文本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可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故选A。

(二)逻辑或事理相承

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即学即练

2.(2024·高考综合改革适应考试,节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夏天最常见的还是荷花。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荷花鸳鸯图轴》就描绘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品格。②画中四枝荷花亭亭玉立,荷叶也形态各异;③一对鸳鸯四目相对,嬉戏荷间,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埋伏于石后的荷叶上,好像正伺机捕食蚊虫,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两只彩蝶飞来,一只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只落于花上。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析】选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荷花盛开的美景。与①处后文“荷花在酷暑中绽放,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绘的对象”衔接紧密。②③④处后文是就《荷花鸳鸯图轴》展开,分别说的是画中荷花、荷叶的形态,画面的生机与意趣及画家的修养。据此分析可知,填入①处最为恰当。故选A项。

(三)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指句子间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先“起”后“承”。

即学即练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应有尽有,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解析】选C。本题补写的语句首先要与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相呼应,因为这个句子强调的重点显然是人的主观行为和感受,而非事物的客观事实和特点。可先从“话题保持一致”的角度考虑。A项“就像迷宫一样”是谓语成分,其相应的主语中心语是“实验室”;B项“像迷宫一样”是定语,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也是“实验室”。但从括号后“在这里……”一句所介绍的“实验室”众多的情况看,“迷宫”指的显然应该是“大洋一号”这艘船,而非船上的“实验室”。据此可排除A、B两项。再看C、D两项。括号后面句子的开头“这里”一词,正好呼应了C项句子结尾“迷宫”一词,语意重心都是介绍“大洋一号”结构的复杂性,连贯性很强。D项语意重点在于“会分辨不出方向”,与下文呼应不足,可以排除。故选C。

(四)意境协调

文段的画面、色彩、情调、氛围、风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sf99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