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浙江省台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323页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地理叙事在具体的文学文本中,往往呈现出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显性形态的地理叙事常常通过地名或地理意象、地理景观直接呈现,如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伦敦、巴黎、塔西提岛等。更为直观的地理叙事形态以具体的地名或者地理景观罗列的方式呈现,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等。这些地理意象、地理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性和人文性两种,前者如黄河、长白山等生态景观,后者如故宫、长城等文化景观,以及作品中虚构的景观如桃花源、呼啸山庄等。此外,地理叙事也能通过自然环境的气候、水文、天象、动植物等呈现出来。显性形态的地理叙事常以对自然风景的描写来讲述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与性格。巴尔扎克《高老头》一开头就对伏盖公寓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进而刻画出生活在此环境中的高里奥、拉斯蒂涅等人的心理、性格。隐性形态的地理叙事却是另一种形态。作者的地理基因、地理想象、地理记忆等在作品中的深层表达,也是作家的文化观念、思维观念以及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在文本中的隐性呈现,因而具有抽象性、随机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要发掘隐性的地理叙事,一方面可以从作家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寻踪”,如沈从文《边城》中“悖时砍脑壳的”(戏谑骂人的话语)、“皱拢去”(双眉紧皱的样子)的言语表达,是地理叙事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示出浓厚的“湘西趣味”。另一方面,地理叙事也可通过作品人物来“追溯”,因为地域特征会对人产生影响,并通过人的精神、气质、习性等呈现出来。例如易卜生《海上夫人》中的主人公艾梨达,早年生活在海边,痴迷海洋,当她生活在山地环境的束缚之中时,表现出来的喜怒无常、难以捉摸、变化多端,都与其海洋性“气质”有关。因此,隐性形态的地理叙事不仅要结合作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身份等因素来探究,还要考察文本中的地理因子和人物原型。当然,显性形态的地理叙事与隐性形态的地理叙事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总是互相交织、融通在具体的文学文本中。

(摘编自邹建军、卢建飞《地理叙事的生成、形态、特征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二:

“潮”有“潮水”义,由此泛指江河中涨起的大波涛,不只局限在海潮上面。江河溪涧的流水尽管不像海潮那样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规律性地涨落,但是它们直接由沿途降雨形成洪水,也是季节性地、呈规律地形成水位暴涨而波涛汹涌的水流。潮水的“潮”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是涌起汹涌的波涛,引申出“江河中涨起的大波涛”。

唐朝韦应物的时代,滁州一带的河水能否出现海潮呢?这就需要关注长江下游及淮河的水流情况。

顾名思义,“滁州西涧”应指滁州城城西山间的一条小河,所以韦应物称之为“涧”。其中有渡口、渡船,所以说“野渡无人舟自横”。具体是哪条小河,古今有不同看法。韦应物写的好几首诗都提到西

涧,是西涧实有其地,欧阳修怀疑他笔下的西涧为“诗家务作佳句而实无此耶”根据不足。明万历李之茂纂修的《滁阳志》“西涧”条:“俗号乌土河,在州西北五里,唐韦应物所咏即此地也。”《光绪滁州志》“小沙河”条:“分水岭与全椒县交界……又东,合金家桥下之水,为乌兔河,有桥曰乌兔桥。又东,入上水关。以在州之西,又名西涧,唐韦应物《滁州西涧》诗即指此。”

我国海岸线长,潮汐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大,人们很早就对潮汐有较为科学的认识,很长时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水平。滁州是韦应物时代长江潮区界能抵达的流域。据历史文献和科学勘测,长江入海口历史上多有变更。西汉以前,长江入海口在今天的镇江。晋代,下移到江阴以下。唐朝,长江入海口的位置在江阴与现在的入海口之间,长江入海段的形态呈喇叭状,下游宽度达到数十公里,最窄处位于镇江,海潮仍可抵达镇江,形成“广陵潮”。唐朝长江入海口也有变迁,唐李颀《送刘昱》有:“鸬鹚山头片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到了李绅,他的多篇诗都写到金陵一带的海潮,但据他的《入扬州郭》诗前小序载:“潮水旧通扬州郭内,大历已后潮信不通。李颀诗‘鸬鹚山头片雨晴,扬州郭里见潮生’,此可以验。”滁州距离南京滁河入江口有一百多公里,距离镇江大约要远九十公里,因此海潮完全可以到达滁州西涧。《史记?货殖列传》有载:“郢之后徒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正义》亦载:“合肥县,庐州治也。言江淮之潮,南北俱至庐州也。”这说明西汉时长江和淮河的海潮都可以到达合肥一带,长江、淮河都是入海的河流,也都会受到海潮影响而出现潮汐,当时滁州一带距离大海更近,更可以受到海潮的影响。

只要比较一下今天长江口的海潮最远能波及什么地方就可以得到证实。历史上,长江入海口由于上溯到江阴、镇江一带,因此潮汐更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