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土遗址病害分类与图示》标准化发展报告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ReportonClassificationandIllustrationofEarthenHeritageDiseases
摘要
土遗址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现存800余处,总长度超过2.1万千米的长城及4.3万余处相关设施中,70%以上为土质结构。然而,受材料脆弱性、自然营力及人为因素影响,土遗址普遍面临坍塌、风化、水害等15类典型病害威胁。目前,我国在壁画、青铜器等文物领域已建立标准体系,但土遗址保护长期缺乏统一规范,导致病害分类与图示方法存在学术分歧和工程实践差异。
本报告系统阐述了《土遗址病害分类与图示》标准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及创新价值。标准由敦煌研究院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基于30余年研究成果编制,首次采用线分类法(GB/T20001.3-2015)构建了包含15大类病害的体系,并创新性提出四位编码规则(如BF01表示浅表层风化)及标准化图示符号(如w形符号表示风化)。该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为勘察设计、工程管理及国际交流提供了统一技术框架,对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遗址保护;病害分类;图示标准;文化遗产;编码体系
Keywords:Earthenheritageconservation;Diseaseclassification;Illustrationstandard;Culturalheritage;Codingsystem
正文
一、标准立项背景与必要性
1.文化遗产保护需求
土遗址涵盖古遗址、古墓葬等类型,其建造工艺(生土夯筑、土坯砌筑等)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历史价值。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我国43%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严重病害,其中土遗址因材料特性(抗压强度<2MPa,遇水强度衰减50%以上)尤为脆弱。
2.标准缺失现状
对比其他文物领域(如GB/T30235-2013《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土遗址保护长期依赖学术文献(如孙满利《干旱环境土遗址保护研究》),导致工程实践中出现以下问题:
-病害命名混乱(如掏蚀与凹进混用)
-图示方法不统一(符号尺寸、间距差异达30%)
-档案数据不可比(2019年敦煌研究院调研显示,跨区域项目数据匹配率不足60%)
3.技术发展推动
随着保护工程规模化(十四五期间国家投入超12亿元),亟需通过标准化解决以下矛盾:
-病害复杂性(潮湿环境新增生物病害3类)
-技术协同需求(多学科团队需统一术语)
-数字化管理要求(BIM技术需结构化数据支撑)
二、标准核心技术内容
(一)分类体系创新
采用三级分类结构(表1),兼顾科学性与实用性:
|大类(15类)|中类(示例)|定义特征|
|--------------|--------------|----------|
|浅表层风化|粉化剥离|表层土体颗粒脱落|
|掏蚀|风蚀凹槽|风力作用形成的凹进|
*表1病害分类框架(节选)*
(二)编码与图示规范
1.四位编码规则
-前两位:病害类型拼音首字母(如TS=掏蚀)
-后两位:数字流水号(01-99),预留扩展空间
2.图示技术要点
-符号尺寸:严格限定4mm2±0.5mm(CAD制图比例1:50时实际尺寸0.2m)
-填充密度:冲沟V形符号间距≥3mm,避免视觉混淆
-色彩管理:建议使用Pantone色卡CP1-3(考古专用色系)
(三)工程应用验证
通过莫高窟北区加固工程(2020-2022)验证标准适用性:
-病害识别效率提升40%
-图纸返工率降低65%
-档案达标率从72%提升至98%
主要参与单位:敦煌研究院
作为标准牵头单位,敦煌研究院具备以下核心优势:
1.学术积累
-拥有我国首个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版《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等专著12部
2.工程经验
-主导完成丝绸之路申遗(2014)等重大项目37项
-研发PS材料加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国际合作
-与ICCROM联合制定《亚洲土建筑保护导则》
-建立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
结论与展望
本标准通过系统化分类与可视化表达,解决了土遗址保护中的关键技术瓶颈。未来需在以下方向深化:
1.动态扩展机制:建立病害数据库(已收录案例1200例),支持分类体系迭代
2.智能识别技术:联合清华大学开发AI病害诊断系统(准确率已达89%)
3.国际标准对接:推动与ISO/TC307(土质遗产)委员会的技术互认
本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升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化水平,为全球土遗址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用钢丝绳 最低要求和验收条件》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石油天然气工业井口用安全阀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磁源磁导向仪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石油钻机视觉智能识别系统技术规范》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9部分:建材产品和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测试 环境测试舱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11部分:建材产品和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测定 取样、储存和试样制备》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17部分:霉菌的检测和计数 传统培养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21部分:霉菌检测与计数 从材料中取样》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室内装配式冷库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GBT 32800.12-××××《手持式非电类动力工具 安全要求 第12部分:圆盘式、摆式和往复式锯》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产品互联互通 第6部分:功能接口》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网络安全技术 政务云安全配置基线要求》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网络安全技术 政务云平台安全监测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微束分析 高温合金叶片过渡层原位拉伸试验方法 扫描电镜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微束分析 分析电子显微术 核壳颗粒壳壁厚度的测量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微束分析 高温合金界面微量和痕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标准发展报告.docx
- 《乙烯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标准发展报告.docx
-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印刷电子媒体》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印刷媒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物联网边缘计算 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