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物联网边缘计算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标准化发展报告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ReportonIoTEdgeComputing—Part5:SystemCollaborativeInteractionRequirements
摘要
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边缘计算已成为支撑海量数据处理和低延迟应用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边缘计算节点类型多样、资源异构、互操作性不足等问题,系统协同交互面临巨大挑战。本报告围绕《物联网边缘计算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的立项背景、目的意义、适用范围及主要技术内容展开分析,旨在推动边缘计算系统的高效协同,提升算力资源利用率,促进跨行业应用落地。
本报告首先阐述了边缘计算在物联网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分析了当前系统协同交互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资源异构性、互操作性不足、算力共享困难等问题。随后,详细介绍了该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协同交互框架、信息交换规范及流程要求,并探讨了其对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的影响。最后,报告展望了该标准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其在推动算力网络构建、促进跨行业标准化协作方面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物联网(IoT)、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系统协同(SystemCollaboration)、交互要求(InteractionRequirements)、算力共享(ComputingResourceSharing)、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正文
1.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物联网(IoT)作为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正在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边缘计算作为支撑物联网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延迟、提高数据安全性,并优化算力资源分配。然而,当前边缘计算系统在协同交互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资源异构性:不同边缘计算节点(如终端、网关、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协议存在差异,导致协同困难。
-互操作性不足:缺乏统一的交互标准,不同厂商的边缘计算设备难以实现高效协作。
-算力共享困难:由于缺乏协同机制,边缘计算节点的算力资源无法被有效调度和共享,导致资源浪费。
《物联网边缘计算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的制定,旨在建立统一的边缘计算协同交互框架,规范信息交换与协作流程,从而提升算力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系统的互操作性和组合服务能力。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
-优化算力调度:通过标准化协同交互机制,实现边缘计算资源的动态分配和高效利用。
-降低行业应用门槛:为工业、交通、医疗等行业提供统一的边缘计算协同标准,加速技术落地。
-推动算力网络发展:促进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无缝融合,构建更高效的分布式计算体系。
2.标准范围与主要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边缘计算系统内部(如终端、网关、服务器)及外部(如云数据中心、用户系统)的协同交互活动,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2.1协同交互框架
-定义了边缘计算系统协同交互的层次结构,包括感知层、计算层、协同层,确保不同层级间的数据高效流转。
-规定了对象注册与发现机制,支持动态识别和接入新的边缘计算节点。
2.2信息交换规范
-采用标准化数据格式(如JSON、Protobuf)进行信息交换,确保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性。
-定义了安全认证机制,包括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保障协同交互的安全性。
2.3交互流程要求
-任务调度流程:支持动态任务分配,优化计算资源的负载均衡。
-故障恢复机制:规定了节点失效时的自动切换策略,提高系统稳定性。
该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解决边缘计算系统在跨行业应用中的协同难题,推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车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3.主要参与单位介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作为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在物联网与边缘计算标准化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CESI长期致力于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牵头制定了多项国家标准(如《物联网参考体系结构》GB/T33474-2016),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相关工作。
在《物联网边缘计算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的制定过程中,CESI联合华为、阿里云、中国移动等企业,结合行业实际需求,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协同交互框架,为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4.结论与展望
《物联网边缘计算第5部分:系统协同交互要求》的制定,填补了边缘计算协同交互标准的空白,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发展,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展,该标准将在以下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促进算力网络构建:推动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深度融合,形成更高效的分布式计算体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室内空气 第11部分:建材产品和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的测定 取样、储存和试样制备》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17部分:霉菌的检测和计数 传统培养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室内空气 第21部分:霉菌检测与计数 从材料中取样》标准发展报告.docx
- 《室内装配式冷库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GBT 32800.12-××××《手持式非电类动力工具 安全要求 第12部分:圆盘式、摆式和往复式锯》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未成年人产品和服务个人信息保护要求》标准立项研究报告.docx
- 《太阳能 在地面不同接收条件下的太阳光谱辐照度标准 第1部分:大气质量1.5的法向直接日射辐照度和半球向日射辐照度》发展报告.docx
- 碳化硅晶片表面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标准发展报告.docx
- 碳化硅外延层载流子寿命测试标准——瞬态吸收法发展报告.docx
- 碳纤维微观形貌、尺寸及缺陷测试方法标准化研究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SAS扩展卡通用规范》发展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存储阵列控制(RAID)卡通用规范》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主机总线适配(HBA)卡通用规范》发展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检测 第4部分:移动设备测试轮廓发展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性能用户交互影响的场景评价方法研究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使用统计模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性能估计方法》标准化发展报告.docx
-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可见光通信 第5部分:多用户接入的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标准发展报告.docx
- 《虚拟空间计算指南》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docx
- 《压力容器数字孪生通用要求》标准发展报告.docx
- 《聚季铵盐中丙烯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发展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7.1《短歌行》课件(共56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GB/T 18281.7-2024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指示物 第7部分:选择、使用和结果判断指南》.pdf
- 微科安装使用说明书调皮%时间.pdf VIP
- HG_T 5171-2017 粒状中微量元素肥料.docx
-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参考.doc VIP
- 自由体位分娩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PyQt5入门教程实用知识库分享20240314102955.pdf VIP
- JJF 2182-2024 农灌机井取水量计量监测方法.pdf VIP
- 企业一站式数据开发与治理平台解决方案(35页).pptx VIP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