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路仲古镇的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一座1700年的古镇,未被开发,无人问津,村民却依旧不肯离去

在海宁市的边缘地带斜桥镇上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路仲古镇,正在千百年如一日的书写着生活的故事。

江南地区原是多水道,水道之上,河道两岸,枕水而居,临河经商,一座座水乡古镇便应运而生。在千百年前的江南地区的村落,正是这样一个个的水乡所组成的。在浙江一带的城郊乡村,一些遗留下来的老建筑之中可窥端倪。在如今的江浙一带要找一个未被商业开发,又不会沦落至拆迁命运的古镇几乎已是难寻踪迹。

路仲古镇就是一个依然“活着”的百年村落。像是乌镇、西塘、周庄这样的有规模留存下来的古镇,经过翻修重建,商业开发,可以说古镇原本的岁月痕迹早已面目全非,游人所见不过是一个经营有善的景区。

本地人找不到儿时的味道,游客所见又是千篇一律的买卖吆喝,全国连锁的商店品牌。怪不得多少游客游玩古镇都会来一句“差不多,差不多”。难道一方水土所豢养的各方人,竟是完全没了差别,生活也是照样的复刻?

“泛艇过渟溪,两岸人家齐,到门才咫尺,水涨板桥低”此篇诗词已将路仲古镇千百年前的水村样貌刻画淋漓,一座布局紧致的水乡古镇已是跃然眼前。路仲始建于三国时期,初名埭上,古称渟溪,俗称路仲里,如今就连海宁本地人也很少知道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活色生香”的千年古镇,更别说外市的游人了。当地村民说他们这里不会拆迁,也没有被开发,如今的老人连同儿孙也是几代人的居所与成长的记忆。

路仲古镇是近年来我所走过的古镇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开发商“摧残”的水乡村落。村子已经有了1700多年的历史。我从村口走到村尾都是乡里乡亲的问候,独不见游人和商铺,想要找一个吃饭的地方都难。只有村中一家早餐店,也只在上午经营。村民都在家中吃饭,这才是一个山野乡村该有的样貌,而不是处处兰州面、咖啡厅和火锅店。

走进村落,一位老奶奶正在门口乘凉,奶奶年轻时是一位大美人,就是现在依然能看清她纤长的身材和精致的轮廓。一说要给奶奶拍照,奶奶更是正襟而坐,笑容端庄。一边还不忘寒暄“吃过了没有?”

村民依旧居住在黛瓦粉墙的老式建筑民居中,有着年代感的老墙褪去粉白,被岁月蒙上一层层灰雾,也该称作黛瓦灰墙更为贴切。但相比较粉饰一新的商业古街,路仲才是一个真正有故事的村子。

毕竟这横卧河岸的青石拱桥与蒙尘淹霾的马头墙和吊脚楼都未曾经过现代化的改建,这一砖一瓦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走进居民的家中,是与建筑同样有着年代感的摆设。木质雕花的碗柜,不曾上漆的八仙桌,大大小小各式的藤椅,不少还是人家自己动手做的。

再往村内走走是整个村落的“闹市区”。三两家的麻将馆,打麻将的都是爷爷奶奶辈儿的,他们手法娴熟,气定神闲,不见年轻人的急躁。这麻将馆也是过去显赫人家的两层高楼,几张八仙桌,几壶开水就是老年人一整天的欢乐。一家理发店开了几十年,街坊邻居都在这里倒饬他们的发型仪容。“繁华”的几家商铺出售着生活必需品,锅碗瓢盆。

千年古镇自是落得不少遗韵,这一方村落中能说出来的名人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南宋女词人朱淑真的故居还留存着一些痕迹,一座座西朝东的二层别院,共五间木屋,砖墁及扇门尚存。装帧艺术的开拓者钱君陶在这里出生,其祖居亦在路仲古镇,如今能见到的不过是一些断壁残墙。保存最为完好的冯家厅为晚清建筑,典型的江南合院建筑,四周为裙楼,中间开天井。

连接村落两岸的德义桥又名大凤桥,是一座三孔梁式平桥,桥柱尚可见大明永乐十二年秋建铭刻。桥栏两侧各立石狮子相对,桥身平缓,保留着元代的筑桥风格。在村口还有双桥并行的奇观,古石桥仍然保护着,人们有时也会来往。但为了便于行车,石桥外侧也筑了新桥,11路公交连接着路仲与海宁市区的交通。

一入古镇意蕴生,路仲不大,不到一个小时就能从村头到村口走个来回。一座座古民居颤颤巍巍,历经风雨岁月,原本的粉墙蒙上尘雾,露出饱经沧桑的憔悴面容。唯一能够点缀这江南黛色水墨的只有那些参天的古树,墙角偶尔绽放的绣球花,爬满屋檐墙角的青苔。

第一次漫步在这样一个未经修饰的古镇之中,其破败程度依然令我震惊。千年的延续,数百年的建筑似乎已是风雨飘摇,但生活在这里的村民让路仲依旧遍及烟火。冒着热气的包子铺,亭中乘凉的路人,麻将馆中的喧闹,修鞋铺子的坚守……人们依旧行走在穿行了数百年的这座石桥之上,数百年也不过是白驹过隙,时光带走了路仲的色彩,却留下了缤纷的岁月。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