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游戏论》期末考试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游戏:以0-6岁儿童为主体,在自主自愿的状态下,通过虚构情境、操作材料或与同伴互动,满足内在需要的非功利性活动。其核心特征包括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过程导向,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身心的基本方式。
2.象征性游戏:儿童以表象为中介,用“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形式(2-7岁为主)。例如,用积木当“蛋糕”、用玩具听诊器扮演“医生”。其本质是儿童将具体事物抽象为符号,标志着符号思维的萌芽。
3.游戏性体验: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游戏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关键。包括兴趣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