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有学生回答:更多的是悲愁的事。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说因为战乱流离,作者看到的盛开的花朵都好像带着泪水,因为与亲人的离别可能就是生离死别,作者觉得连飞过的鸟儿都为他们惊心。有学生说:《石壕吏》中写道: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是说那些抓壮丁的把老太太抓走后,诗人半夜听不到说话声,只是隐隐约约听到老头的哭泣。等到天亮上路的时候,只能与那个孤苦伶仃的老头告别了。说明了当时战争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痛苦。有学生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作者当时的情况是“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连一床好点的被子都没有,可见当时的战乱已经是老百姓民不聊生了。(引导进入情境——带领学生接近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本环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通过学生回忆,感受杜甫诗歌的核心内容:反映社会现实,同情老百姓的苦难)。第30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教师:是啊,杜甫的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不是单纯抒写自己的小天地中的苦与乐,而是普遍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特点和大众的苦难。除了你们已经学过的这几篇以外,像他的《赴奉先县五百字咏怀》中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直抒胸臆,表达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忧虑。而且这种忧虑是在诗人自己“穷年”也就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是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尖锐的阶级对立;他的“三吏”、“三别”可以说就是一部唐代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大事记。这些特点使得杜甫的诗歌表现出鲜明的人民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的重要原因。第31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杜甫自己一生的经历也异常坎坷,特别是他的后半生几乎就是在战乱流离中度过的,《登高》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第32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教师布置自学任务:我们已经对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歌基本特点做了梳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获得的信息学习《登高》。学习方法是:先大声朗读1—3遍,自己尝试读懂诗意,揣摩诗人的感情。然后试着解释每一联的内容。最后,大家对不能理解的地方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作为小组协作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或与个别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疑问,略)(让学生独立学习,思考问题。)第33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教师整理问题:(1)颔联的境界宏大、开阔,是如何表现的?(2)颈联写诗人的感慨,“悲”从何来?(3)尾联与诗歌前面内容的关系是怎样的?(4)整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学生分小组领取问题,开展小组研讨。(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第34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第一组代表:颔联主要写诗人登高所看到的景象。第一个景象是纷纷飘落的黄叶,第二个景象是滔滔东去的江水。一个是远景,一个是近景。写“落木”是“无边”,写“长江”是“不尽”,说明范围之大;写“落木”是“萧萧下”,写“长江”是“滚滚来”,动感极强。作者在表现的时候通过特定语言对这两种景象的修饰与限定,把它形象化了,形成了一种特别壮阔、宏大的境界。教师点评:大家的总结非常精彩。诗人在颔联中通过近景远景的紧密配合,加之以极富动感的词语锤炼,写出了秋天特有的风貌。不过还有两点需要大家体会:第一、这种宏大境界的表现与诗歌题目也有直接联系:制高点决定视野,正因为题目是“登高”,作者占据了一定的制高点,所以才有宽阔的视野,才能看到秋天广袤的大地上纷纷飘落的秋叶和远处滚滚东去的江水;第二,秋天本身是一个有特别韵味的季节,家国之思,流离之感在秋天特别容易得到激发,而诗人正是在秋季写下的这首名作。这就使这首诗的颔联所表现的境界不仅开阔、宏大,而且渗入了一种淡淡的悲凉。第35页,共6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组代表:颈联写诗人在登高所见之后发生的内心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表明诗人之所以“悲秋”,是因为连年的战乱使他背井离乡,客居它地。远离了故乡和故乡的亲友,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缠绕着他,当他登高看到秋天纷纷飘零的黄叶时,就感到自己的命运也像这飘落的树叶一样,不禁产生了“悲秋”之感;更悲的是自己年过半百,多病缠身,孤独一人登台眺望。教师点评:大家能够结合诗歌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这说明已经掌握了文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感悟生命_我的生命之树_教案 心理健康八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企业架构(4A架构)一体化设计方法.docx VIP
- 文秘英语实训(第二版)教参..doc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二中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答案版】.pdf VIP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文学常识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主检医师规范化及能力提升培训考试试题.docx
- T_CMSA 0021—2021_民用无人机作业气象条件等级植保.pdf VIP
- 2023年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小升初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T/CCIAT 0015-2020 建筑劳务管理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