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诗选》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推荐).docxVIP

《闻一多诗选》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推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一多诗选》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推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诗作中,不属于闻一多的是()

A.《死水》

B.《再别康桥》

C.《红烛》

D.《七子之歌》

答案:B。解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而《死水》《红烛》《七子之歌》都是闻一多的经典诗作。《死水》通过对“死水”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懑和对丑恶势力的无情揭露;《红烛》以红烛为象征,体现了诗人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七子之歌》则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被割让、租借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2.《死水》中“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一句的象征意义是()

A.描绘了一沟毫无生机的死水景象

B.象征着当时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C.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失望

D.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答案:B。解析:在《死水》这首诗中,“一沟绝望的死水”象征着当时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现实。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形象地表现出这个社会已经腐朽到了极点,没有任何生机和希望,外界的力量也难以改变它的现状。A选项只是表面的描绘;C选项与诗的主旨不符,诗主要针对社会现实而非自然景色;D选项没有准确体现该句的象征意义。

3.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

A.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B.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

C.节奏美、色彩美、结构美

D.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

答案:A。解析:1926年,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是指诗的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整齐,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红烛》中“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希望人们能够享受快乐

B.希望自己能像红烛一样奉献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

C.希望花儿和果子能够茁壮成长

D.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B。解析:在《红烛》这首诗中,红烛是诗人自我形象的象征。这一句诗通过红烛将自己的脂膏流向人间,培花结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愿意像红烛一样,无私地奉献自己,为社会和人民创造价值,带来慰藉和快乐。A选项只强调了人们享受快乐,没有体现出诗人的奉献精神;C选项过于表面,没有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D选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述不准确,诗句更强调的是奉献。

5.下列关于《七子之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闻一多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组诗

B.分别写了澳门、香港、台湾等七个地方

C.表达了对列强侵略的愤怒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D.诗歌采用了直白的语言,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答案:D。解析:《七子之歌》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分别写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七个地方。诗歌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七个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列强侵略的愤怒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

6.《口供》中“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体现了诗人()

A.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B.对自身诗人身份的否定

C.对坚贞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D.对生活的迷茫

答案:C。解析:“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这只是诗人一种谦逊的表达。“白石的坚贞”体现了诗人对坚贞品质的追求;“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A选项只强调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没有体现对坚贞品质的追求;B选项没有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D选项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不符。

7.在《一句话》中,“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一句话”指的是()

A.革命的口号

B.对反动统治的批判

C.民众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

D.对侵略者的抗议

答案:C。解析:《一句话》创作于1925年,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军阀混战、黑暗统治的时期,人民渴望民主自由。“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中的“一句话”指的就是民众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这种呼声一旦表达出来,就会触动反动统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恐慌和镇压,但同时也能点燃民众心中的反抗之火。A选项“革命的口号”范围较宽泛;B选项“对反动统治的批判”没有准确

文档评论(0)

乐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乐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