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词科学·天文地理”跨学科探秘综合测试卷(可编辑).docxVIP

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词科学·天文地理”跨学科探秘综合测试卷(可编辑).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025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诗词科学?天文地理”跨学科探秘综合测试卷

卷首语:诗词藏星象,笔墨绘山河——等你来解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热播剧联动题]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角色吟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出现道具穿帮。请从天文角度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4分)

①错误:_______

②理由:_______(提示:结合地球自转知识)

(2)[视觉化基础题]用正楷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星河欲转千帆舞”,并标注其中“转”字的两个读音及对应意义(4分)

(田字格略)读音1:意义:;读音2:意义:

(3)[跨学科填空题]结合地理等高线知识,为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设计海拔标注(6分)

①诗中“绝顶”最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的_______部位(填地形术语)

②若山顶海拔1532米,山脚海拔232米,计算相对高度:_______米

(4)[热点情境题]在“太空出差三人组”返航直播中,需引用本册教材中描写星空的古诗句作为背景音配词。请从以下诗句中选择最恰当的两项(4分)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案:A、B)

(5)[互动设计题]某短视频平台发起“古诗词中的气象密码”挑战赛,请你为以下诗句设计一个30秒的实验演示脚本(6分)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脚本要素:实验材料()、关键台词()、镜头转换(_______)

(6)[项目化基础题]班级拟制作“诗词天文馆”网页,需为以下栏目选择匹配的教材文言篇目(6分)

①北斗导航史话→()

②月相变化图解→()

③海市蜃楼原理→(_______)

(选项:A.《三峡》B.《答谢中书书》C.《观潮》D.《山市》E.《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跨媒介阅读理解(40分)

(1)[多模态材料题]阅读以下混合材料,完成题目(10分)

【材料一】VR场景截图:展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面(标注:北京时间10月1日12时,北纬30°)

【材料二】《次北固山下》全诗(教材内容)

【材料三】地球公转示意图(显示秋分日太阳直射点)

①结合材料三,判断材料一场景是否符合真实地理现象(),理由是()(4分)

②用地理术语解释诗中“潮平”现象的形成原因()(3分)

③若将此VR场景改为“月落乌啼霜满天”,需调整的参数有()(3分)

(2)[数字人文题]分析以下数据表格,完成题目(8分)

诗句

出现季节

涉及星宿

出现频率

星垂平野阔

北斗

12次

天阶夜色凉如水

牵牛织女星

8次

大漠沙如雪

天狼星

5次

①表格数据显示,古人写诗最爱用的星宿是(),原因可能是()(4分)

②用数学折线图的方式,简述表格中星宿出现频率与季节的关系(_______)(4分)

(3)[跨学科融合题]阅读《水经注》选段与现代水文图表,完成题目(12分)

【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图表】长江三峡水位变化曲线图(标注:丰水期、枯水期、大坝建成前后对比)

①用原文语句解释图表中“枯水期”江面特征()(3分)

②计算图表中大坝建成后,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位差减少了多少米()(3分)

③结合材料,说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现象在现代可能发生变化的科学依据(_______)(6分)

(4)[跨媒介创新题]观看一段“古诗中的地理错误”科普短视频(文字脚本如下),完成题目(10分)

【视频脚本】画面:李白站在庐山瀑布前,身后是标注“北纬29°”的地图。画外音:“飞流直下三千尺——但庐山海拔仅1474米,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这可能吗?”

①视频中计算“三千尺”时,用到的换算关系是()(3分)

②从科学角度看,诗句的“错误”其实是()的表现手法(3分)

③若你是视频UP主,接下来会用哪个诗句继续这个话题?(),理由是()(4分)

三、文化实践表达(35分)

(1)[真实情境任务]学校将举办“诗词中的科学”校园直播活动,请你设计一份50字的直播开场白(7分)

(_______)

(2)[项目化设计题]作为“班级天文社”成员,需完成以下任务(10分)

①为社刊设计三个栏目名称,要求包含教材文言文中的天文词汇()(3分)

②用思维导图形式,梳理《观潮》与钱塘江大潮形成的科学原理之间的联系(请用文字描述思维导图的三个主要分支)()(7分)

(3)[跨媒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库程序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质量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