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2021年秋部编版历史九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doc

【分层教学】2021年秋部编版历史九上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入侵、孔雀王朝的繁荣、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

分析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古代印度文明的关系;了解雅利安人入侵、孔雀王朝的繁荣,认识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通过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实质;佛教的教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古老的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了一位刹帝利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有一天,这位小伙子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位姑娘成亲。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此事而感到高兴,但想不到父母坚决反对。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制度。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她的种姓是刹帝利,你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会给你找一个首陀罗的姑娘为妻。”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他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思恋着那姑娘。最后,年轻人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和第11页《古代印度示意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说明印度河与古代印度文明的关系。

提示:地处南亚次大陆。印度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古印度文明最早在这里诞生。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内容,制作古代印度历史线索表,以便对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师生归纳:

阶段

时间

主要史实

早期

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

发展

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出现小国家

兴盛

约公元前324年—前187年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后期

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古印度科学文化成就。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的入侵。随着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等级的差别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把社会群体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2.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种姓制度有什么特征?

材料一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高级种姓的人不能从低级种姓的人手中接受任何食物和饮料,而作为高级种姓婆罗门所享用的食物,其他种姓的人都可以吃;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材料二《摩奴法典》规定:首陀罗辱骂前三种姓,就割去舌头。婆罗门侮辱首陀罗将被处以罚款;出身低贱者无论用哪个肢体击打出身高贵者,该肢体就将被切断。首陀罗对婆罗门提出意见,就把滚油灌入耳中和口中;首陀罗与高种姓者同坐一桌,要在臀部烙印。

提示: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3.教师提问:种姓制度对后来印度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联系印度现在的发展,谈出自己的观点。

提示:等级制度渗透到印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在奴隶制的发展中,等级制度越来越引起人民的不满,婆罗门教日益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游记》是以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的史实为基础进行创作的,而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那么,为什么玄奘要去印度取佛经呢?佛教的创始人又是谁?

提示: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2.教师提问:佛教为什么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国王和一些富人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提示:种姓制度使得当时印度社会矛盾尖锐,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3.课件出示《佛教传播路线图》,让学生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佛教的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云淡风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