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学生用-学案35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着眼结构,体会用法.docxVIP

2026版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语文部编版学生用-学案35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着眼结构,体会用法.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案35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着眼结构,体会用法

复习目标

1.掌握理解五类虚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的方法以及掌握18个文言虚词(见《知识清单》)。

2.掌握推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链接高考

卷别

相关题目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4·新课标Ⅰ卷

1.……愧苏武而为之辞也

2.11题C项:“彼之不死”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比较

虚词:而、为、之、也

1.虚词多放在翻译中考查。

2.11题中的考查,既考用法,也考虚词的意义。

3.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上。

2023·新课标Ⅰ卷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虚词:唯、是以、之;而、其、焉

2023·新课标Ⅱ卷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虚词:而、乎、与;之、斯

2022·新高考Ⅰ卷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矣、而、以、且;以、与

2022·新高考Ⅱ卷

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虚词:其、数、鲜、者;之、何

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一般是指在文中只起结构与语法语气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在2024年新课标Ⅰ卷11题中,出现了对文言虚词的单独直接考查,往年则是融合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隐性考查,其在理解文意、翻译语句中作用重大。因此,了解文言虚词的类型与特点,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虚词,对准确快速阅读文言文至关重要。

活动一掌握五类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一般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副词按用法可以分为四类。

1.表程度

用法辨析

①表示“稍微”之意。例如:少、稍、略、颇。②表示“更加”之意。例如:益、弥、愈、更。③表示“非常、尤其”之意。例如:最、极、甚、至、尤、良、绝、颇。

教考融通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稍:略微,稍微。

②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弥:更加。愈:更加。

③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行并序》)良:很。

2.表范围

用法辨析

①表示“全、都、一起”之意。例如:悉、皆、咸、俱、举、凡、共、并。②表示“只、不过”之意。例如: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顾。

教考融通

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咸:都。

②但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但:只。

3.表时间

用法辨析

①表示“曾经、已经”之意。例如:既、已、曾、尝、向、初、始、昔。②表示“经常、一向”之意。例如:常、素、雅、恒。③表示“不久”之意。例如:寻、旋、既而、未几。④表示“正、恰好”之意。例如:会、正、适、方、属。⑤表示“将要”之意。例如:将、且。⑥表示“终于、最后”之意。例如:终、卒、竟。

教考融通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尝:曾经。

②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向:以前。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且:将要。

4.表语气

用法辨析

①表肯定,“的确、实在”之意。例如:必、诚、信、良、固、果。②表推测,“大概、恐怕”之意。例如:其、盖、殆、庶。③表否定,“不、没有”之意。例如:不、弗、未、非、靡、亡、否、勿。

教考融通

①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信:实在。

②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殆:恐怕,可能。

③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弗:没有。

[边练边悟]1.结合语境推断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②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③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漪,尚可,而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引兵而东,至乌江,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sf999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