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大意。2.诵读诗歌,感受唐诗的音韵美、情感美。3.赏析诗歌,学习列锦的修辞手法及对比阅读的方法。4.体会时代际遇下的个人情志与家国情怀,感念新时代之美好。核心素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谥号文,故又称“韩吏部”“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有《韩昌黎集》传世。走进作者韩愈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七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反对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创作背景

整体感知任务一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zhéhuànqībó诵读诗歌

整体感知任务二理解诗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至离京八千里路的潮州。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本想替皇帝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写左迁的原因和后果,表示获罪之快,人生变化无常。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颔联表明心迹,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直言诗人忠君报国的信念。直书除弊事,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颈联借景抒情,“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义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景物描写中流露出英雄之悲。“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尾联照应诗题,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好收吾骨”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课堂小结此诗将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诗人叙述了自己遭贬的原因,描绘了“云横秦岭”“雪拥蓝关”,云雪茫茫、道路险恶的画面,抒发了忠而遭贬的悲愤忧伤之情。

商山早行

走进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但恃才不羁,终身潦倒。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校的《温飞卿集笺注》。?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背景介绍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整体感知任务一诵读诗歌

诵读诗歌duó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yún)húzhǐfú

整体感知任务二理解诗歌

翻译诗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铛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还一心思念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鸣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寒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景象,一群群野鸭和大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中嬉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首联描写“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强,道出了古人安土重迁的心境,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悲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f4073396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