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
学院:经法学院年级:研一专业:法律(法学)
姓名:郭麟学号:2015151025
密封线密封线
报告题目:对《论犯罪与刑罚》的读后感
一、书目信息:
书名
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
切萨雷·贝卡利亚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号
978-7-301-24785-3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字数
16.3万
开本
850毫米*1168毫米
页数
236页
价格
58元
阅卷教师评语
成绩
评阅教师签字:20年月日
对《论犯罪与刑罚》的读后感
郭麟
提要这是一本写于两百五十年以前的书,但是,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刑法制度,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刑法改革,提出了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贝卡利亚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并且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对其思想也会产生新的解读,对于当今中国法制化进程而言书中很多思想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关键字荣誉刑罚贝卡利亚
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简介
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和刑罚改革者。他的著作《论犯罪与刑罚》在整个欧洲有相当的影响力。他呼吁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囚犯,呼吁改革法律并改善监狱环境。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
贝卡利亚16岁进入帕维亚大学攻读法律专业,于1758年获得法学学士学位。23岁加入“拳头社”,两三年后,于1763年3月到1764年1月写出了《论犯罪与刑罚》。1768年被授予米兰宫廷学校的政治经济学教授,1771年被任命为最高经济委员会顾问,几年后又担任了财政法官,接着又接受了朱塞培二世的任命,领导国务委员会第三厅的工作。虽然在此期间写了几部美学和经济学的著作及一些有关刑法改革方面的咨询意见,但再也没有写出像《论犯罪与刑罚》那样的传世之作。《论犯罪与刑罚》在世界许多地区版本和译本很多。
1791年,根据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的指示,贝卡利亚被任命为伦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员会成员。1794年11月28日因中风在米兰的家中去世。
从小在帕尔马的教会学校读书,青年时代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正如他在1766年写给他的著作的法文译者莫雷莱的信中所讲:“我把一切都归功于法国人所写的书。这些书唤起了我心灵中8年来一直遭受溺信教育扼制的人道情感。仅仅5年的功夫,我就完全转而相信这些哲理,并且成为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的信徒。促使我完成头脑中革命的第二本书是爱尔维修的著作。是他猛然把我推向追求真理的道路,他第一次唤起我对人类的迷惘和灾难的注意。”
贝卡利亚最著名的行为,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理念。1764年,他写了论文《论犯罪与刑罚》,提出刑罚制度的限度,是达到安全有秩序的适当目标,超过限度就是暴政。他认为,刑事审判的效力来自刑罚的确定性,而不是残酷性。他认为由国家来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公正的。这篇论文逐渐传到北美,给了革命前的知识分子包括美国建国先贤们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说,贝卡利亚开辟了人类法律史一个全新的时代。
本书主要结构和内容
虽然整本书非常精简,但由于整本书写于1764年,年代非常久远,所以作者的语言非常晦涩,而且充满着各种具有那个时代的带有宗教或者哲学的象征和比喻的段落语句,阅读时候着实有些困难,并且由于作者思维超乎常人的跳跃性,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常常联系到其他领域,经常让人觉得不清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只有经过认真仔细的阅读之后才会发现作者的思维的缜密而富有逻辑。
整本书首先三章从一种哲学思维角度阐述了关于刑法的几个重要原则,并且提出了罪刑法定原则的雏形。这三章同时也引出整个后面所有的章节。第四章对于法律的解释与法律的含混性都是作者从原则的角度对于刑法制度的解读,第六章提出的思想也就是罪责刑相适应
图恢复自己的权利,而名誉权当然也不例外,权利之所以为权利便是因为这是一种受到法律所保护的利益。但是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如果不被法律保护,也是一种利益。曾经民法上并没有隐私权这个概念,在遇到隐私利益被侵犯相关问题的时候无法运用法律方式来救济,但是权益受到侵害,受害者都会通过一些手段来救济,而仅仅是法律的途径走不通了。毕竟法律也仅仅是一种公力救济的方式。
贝卡利亚说:“在极端的政治自由和极端的政治以从中,名誉的概念都会消失,或者完全同其他概念相混淆。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法律统治一切,没有必要寻求他人的敬重;在后一种情况下,人的专横破坏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