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散文《月迹》独特的抒情视角.docVIP

论贾平凹散文《月迹》独特的抒情视角.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贾平凹散文《月迹》独特的抒情视角

本文系忻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人本视域下的现代文学教改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连慧英(1968-),女,山西忻州人,忻州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连慧英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写月亮的作品数不胜数,而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数不清的写月名篇中显得那样独特,正是因为它全新的抒情视角。具体表现为:新奇、纯真的儿童视角、无私、柔软的母爱视角和超脱、睿智的全知视角。《月迹》中独特的抒情视角使得《月迹》一文在追寻月迹的行踪中始终弥漫着淡雅恬静的、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的古诗意境。

【关键词】月迹抒情视角陌生化

OntheUniqueLyricPerspectivesintheJiaPingwasProseMonthTrace

LianHui-YingFanQing-Mei

(ChineseDepartmentofXinzhouTeachersCollege,Xinzhou,034000)

Abstract:InthehistoryofChinaoreventheworldliterature,therearecountlessworksdescribingthemoon.Jiasprosemonthtraceseemssounique,preciselybecauseitusesnewlyricalperspectivesasfollowed.Novelty,innocentchildperspective;Selfless,softmotherlyperspective;Detached,wiseomniscientpointofview.Theuniquelyricperspectivesmaketheprosemonthtracediffusetheelegantquiet,financialphilosophyasoneofthepoemspoeticmoodinthepursuitofmonthtracewhereabouts.

Keywords:monthtrace;thelyricperspectives;defamiliarization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写月亮的作品数不胜数,可见月亮是文人们多么钟爱的一个意象,文学家们用它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景和感情。月在古代诗词意境的构造上广泛多样,其象征意蕴也丰富多彩,真可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1]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心中涌起的却是不一样的情愫;描写的是一样的月亮,寄托的却是不同的心境。正如高尔泰所说:“美是人对事物自发的评价,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主观,就没有美,美的规律也只有到主观中寻找。”[2]朱光潜给美下了如下定义:“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3]他把美看成是“物的形象”,即艺术形象的一种特性。因此,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如眼光、心态等不同,即使面对同一轮月亮也会发现不同的美。而贾平凹的散文《月迹》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数不清的写月名篇中显得那样独特,正是因为它全新的抒情视角。这篇散文另辟蹊径,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视角也叫聚焦,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经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抒情视角也就是抒情角色,是指作家在作品中表现情感时所处的地位。与中国文学史上写月亮的其他作品相比,贾平凹在《月迹》中既没有采用羁旅行役之人的视角抒发相思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也没有从思妇和游子的视角抒发相思之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商隐《无题》,而是采用多视角转换对比的手法,通过我和弟弟妹妹们的“盼月”、“等月”、“争月”和“寻月”艺术场面意象的定向聚合,形成了一个优美亮丽的艺术境界。抒情角色新颖独特,其意境透明而润朗,静谧而安详,给人以独特的没的享受。

新奇、纯真的儿童视角

《月迹》一文写了一家几个海孩童在奶奶的指引下中秋夜追寻月亮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件具有诗情画意的事情,只有天真烂漫的“儿童”,只有对未来充满幻想和追求的“儿童”,才有此兴味。作品以“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开篇,用“新鲜”“满足”来串起全文:“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我们“都屏气儿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