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学课件-儿科常用治疗饮食及危重患儿临床营养治疗.pptx

2025年医学课件-儿科常用治疗饮食及危重患儿临床营养治疗.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医学课件-儿科常用治疗饮食及危重患儿临床营养治疗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儿科常用治疗饮食

2.危重患儿临床营养治疗

3.营养素补充原则

4.特殊情况下营养治疗

5.临床营养治疗案例分析

6.营养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处理

7.营养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01儿科常用治疗饮食

婴儿期治疗饮食原则营养需求特点婴儿期营养需求高,能量摄入量约为100-120kcal/kg·d,蛋白质需求量为2-3g/kg·d,脂肪供能比为35%-50%。母乳喂养的婴儿应保证每日800-1000ml的母乳摄入。食物种类转换婴儿期食物从单一的母乳或配方奶逐渐过渡到多样化辅食,4-6个月龄开始添加泥状食物,7-9个月龄添加末状食物,10-12个月龄添加软食。喂养方式选择婴儿期喂养方式包括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和混合喂养。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免疫系统的建立,建议至少母乳喂养至6个月,之后可逐渐添加辅食。配方奶喂养需选择合适年龄段的配方奶,注意营养均衡。

儿童期治疗饮食原则能量需求儿童期能量需求较高,6-12岁儿童能量摄入量约为100-130kcal/kg·d,蛋白质需求量为2-2.5g/kg·d,脂肪供能比应控制在30%-35%。膳食结构儿童期膳食应多样化,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类和豆类食物。谷类食物应占膳食总量的50%-60%,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饮食习惯培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适量摄入糖、盐和脂肪,限制含糖饮料和高热量零食的摄入。培养儿童自主进食能力,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常见儿科疾病治疗饮食腹泻病饮食腹泻病患儿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少量多餐,每日摄入量约1500-2000kcal,补充适量电解质,预防脱水。呼吸道感染饮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当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增强免疫力。营养性贫血饮食营养性贫血患儿应增加富含铁、维生素C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血、绿叶蔬菜等。避免过多摄入牛奶和钙剂,以免影响铁的吸收。适量摄入蛋白质,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治疗饮食的注意事项个体化原则治疗饮食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病情及营养状况个体化制定,充分考虑患儿口味和饮食习惯。循序渐进饮食调整应循序渐进,逐步过渡,避免突然改变导致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监测评估定期监测患儿营养状况,评估饮食效果,必要时调整饮食方案。注意观察患儿进食反应,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食并寻求医生指导。

02危重患儿临床营养治疗

危重患儿营养评估方法营养风险筛查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2002)或MNA(微型营养评估)等方法,对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营养状况和风险等级。营养状况评估通过人体测量学指标(如体重、身高)、生化指标(如血浆蛋白、血红蛋白)以及饮食摄入量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综合评价结合患儿病史、疾病特点、治疗反应等多方面因素,对营养状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营养目标设定根据患儿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特点,设定合理的营养目标,如能量摄入量增加10%-20%,蛋白质摄入量提高至2-3g/kg·d。营养支持方式选择根据患儿的进食能力和消化吸收状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或两者结合。营养制剂选择根据营养目标和患儿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如高能量、高蛋白的肠内营养制剂,或针对特定营养素缺乏的补充剂。

营养支持的途径与实施肠内营养途径首选经口或管饲途径进行肠内营养,如鼻胃管、鼻空肠管或胃造瘘管。管饲营养液应每日分次给予,每次约200-300ml。肠外营养实施肠外营养通过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途径给予,根据病情和营养需求,每日营养液总量可达2000-2500ml。营养支持监测实施营养支持期间,定期监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调整营养方案,确保营养支持安全有效。

营养支持的效果评价营养指标监测评估营养支持效果时,首先关注体重、身高、BMI等营养指标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体重每周应增加0.5-1kg。生化指标分析通过检测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评估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器官功能的恢复。临床反应评估观察患儿食欲、消化吸收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综合评估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必要性。

03营养素补充原则

蛋白质补充蛋白质需求量儿童期蛋白质需求量较高,1-10岁儿童蛋白质摄入量应为2-2.5g/kg·d,满足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的需求。优质蛋白来源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瘦肉、鱼类、蛋类和奶制品。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食品也富含优质蛋白。蛋白质补充方式对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摄入足够蛋白质的患儿,可通过蛋白质粉、氨基酸制剂等形式进行补充,剂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脂肪补充脂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