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3篇)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通用3篇)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篇1
1、简述Tissot和Welte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化合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Welte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2、天然气分类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聚集型天然气:游离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致密地层气和固态气水合物赋存。
3、石油地质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无论在基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新的进展。①生油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的本质对陆相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丰度演化阶段、转化效率,源对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②油气田形成方面,建立了陆相盆地中油源区控制油气分布的理论。③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含油气盆地类型及演化,指导了油气勘探。④地震地层学(区域地震地层学(含层序地震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的应用。⑤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⑥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⑦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发生深刻的革命。⑧石油地质学原理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⑨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了综合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参数井等综合勘探。发展了以前的单纯的构造条件找油。⑩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生油理论、油气藏形成理论。特别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分析发展很快。
4、在盆地、区带、圈闭三级评价研究中,盆地分析是础,区带评价是手段,圈闭描述是目的
(1)盆地分析①内容沉积史:查明各时代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相,编制沉积环境图,指出有利的生、储、盖相带分布重塑沉积发育史。构造史:编制各层序等厚图,阐明坳陷隆起发育演化,查明二级构造带类型、特征及分布,为优选区带奠定基础。生烃史:分析各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基本参数,确定烃源层,划分生油气区,恢复盆地生烃史,为早期资源评价提供依据。运聚史:研究各层序烃源岩层油气运移的方向和时期指出有利的油气运聚方向及部位,预测远景标。②方法:岩石学法:系统进行岩性、岩相、厚度及岩石类型组合的观察描述(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岩屑、实验分析等)预测可能的生储盖层及组合的纵向分布特征,建立岩性岩相、生储盖组合基干剖面。地球化学法:在剖面上确定有效烃源层,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在平面上区分生油、气区。区域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法: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划分体系域,确定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在盆地广大区域内预测有利的油气生、运、聚相带。构造地质学: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塑盆地原型及其发育史。
(2)区带评价①内容:区带类型:构造带、非构造带;沉积体系→沉积相→储集相或储集体→储集层;储层、油源、圈闭配置关系
(3)圈闭描述①内容:圈闭类型、储层横向变化、成藏模式、储量预测②方法:构造地质测量法、三维地震法、区域或单井储层评价、储层地震地层学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篇2
1、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Tissot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将其分为三大类:Ⅰ型干酪根:是分散有机质干酪根中经细菌改造的极端类型,或称腐泥型,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一般为1.5-1.7,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生烃潜力为0.4-0.7。Ⅱ型干酪根:是生油岩中常见干酪根。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小到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H/C较高,约1.3-1.5,O/C较低,约0.1-0.2,其生烃潜力较高,生烃潜力为0.3-0.5
。Ⅲ型干酪根:是陆生植物组成的干酪根,又称腐殖型。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H/C低,通常小于1.0,而O/C高,可达0.2-0.3,这类干酪根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生烃潜力为0.1-0.2。2、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根据有机质的性质变化和油气生成沉积有机质的成烃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成岩作用阶段、深成作用阶段和准变质作用阶段;相应地又按有机质的成熟程度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与有机质的成烃作用和成熟度有良好有的对应关系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