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混油问题研究:成因、影响与应对策略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原油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输送在能源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管道输送因其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诸多优点,成为了原油输送的主要方式。在原油管道输送过程中,由于不同产地原油的性质存在差异,如凝固点、黏度等,部分原油凝固点低、流动性好,可常温输送;而部分原油凝固点高、黏度大,则需加热输送。为了充分利用管道资源,提高输送效率,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技术应运而生。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又称冷热原油顺序输送,是指将常温原油与加热原油按照一定顺序在同一管道中交替输送的方式。这种输送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一方面,对于常温输送的原油无需加热,可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降低输送成本;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管道的输送能力,提高原油的输送量,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例如,在我国,进口原油通常物性较好,流动性高,可常温输送,而部分国产原油易凝高粘,需加热输送,采用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方案,可实现不同原油的良好运输。
然而,冷热原油交替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混油问题。由于两种原油的性质不同,混油段的物性会发生改变,这不仅会影响原油的质量,导致其不符合炼厂加工要求,造成浪费,还会增加后续处理成本。当混油量大时,可能需要在末站建立分馏装置或进入炼厂进行回炼,这无疑会造成额外的投资。此外,混油还可能对管道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流速变化等。因此,深入研究冷热原油交替输送过程中的混油问题,对于优化原油输送技术、提高输送效率、降低经济损失以及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技术在能源输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学者针对其中的混油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
在国外,美国作为较早开展原油管道输送技术研究的国家,其太平洋管道公司早在1999年就建成了长209千米、管径508毫米、输量17800吨/天的管道,顺序输送不同温度的5种原油,为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提供了实践基础。国外学者在混油产生原因方面,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明确了由于冷热原油的物性差异(如凝固点、黏度等),在交替输送过程中,管内流速分布不均匀、流态不稳定,以及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如弯头、阀门等),都会导致两种原油在接触界面处发生混合,从而产生混油。在影响因素研究上,着重分析了流速、温度、油品物性等因素对混油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速增加,混油长度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流速增大使得原油之间的剪切作用增强,促进了混合;温度对混油的影响较为复杂,温度的变化会改变原油的黏度,进而影响混油的扩散和混合程度;油品物性的差异越大,混油的程度也越严重。在解决方法上,提出了优化输送工艺参数、采用高效的混油检测技术和研发新型的混油处理设备等措施。例如,通过合理调整输送顺序和流速,可有效减少混油量;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混油界面的位置和浓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研发的新型分馏设备,能够更高效地分离混油,提高原油的回收率。
国内对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混油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先后在湛茂线和鲁宁线进行了原油顺序输送的尝试,为后续研究积累了经验。2006年,中国石油管道科技中心在新大线实地进行了首次冷热油交替输送先导试验,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安全保障。国内学者在混油产生原因研究中,除了关注物性差异和管内流动状态外,还考虑了我国管道输送中常见的地形起伏、管道老化等因素对混油的影响。在影响因素方面,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深入分析了站间距、循环周期、冷热油比例等因素对混油的影响。研究表明,站间距过短,混油在站内停留时间短,不利于自然分离;循环周期过长,混油在管道内的积累量会增加;冷热油比例不当,也会导致混油情况恶化。在解决方法上,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建立精确的混油预测模型,通过对管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预测混油的生成和发展;研发适合我国原油特性的混油处理剂,降低混油的黏度,提高分离效率;优化管道运行管理,制定合理的输送计划,减少混油的产生。
尽管国内外在冷热原油交替输送混油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理想工况下的混油问题,对复杂工况(如极端天气、管道泄漏等)下的混油特性及应对措施研究较少;混油检测技术虽然不断发展,但在检测精度和实时性方面仍有待提高;混油处理技术的成本较高,对环境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未来,研究方向可朝着深入探究复杂工况下的混油机理、研发高精度和高实时性的混油检测技术、开发低成本且环保的混油处理技术等方向展开,以更好地解决冷热原油交替输送中的混油问题,提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内分泌联合唑来磷酸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剖析与临床价值探究.docx
- 内源性氢化可的松代谢对环孢霉素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探究.docx
- 内皮祖细胞在肺癌转移灶淋巴管生成中的角色与机制探究.docx
- 内皮素-1在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中的多维度作用探究.docx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教师绩效考核的困境与突破:问题剖析与改进策略.docx
- 内蒙古地区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困境与破局之策.docx
- 内蒙古自治区职业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剖析与破局之道.docx
- 内蒙古草原土壤微生物C_N_P化学计量比:特征剖析与驱动因子解析.docx
- 内蒙古邮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挑战与突破路径研究.docx
- 内镜下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史对POEM术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深度剖析.docx
- 冷鲜滩羊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多组学关联解析与品质调控研究.docx
- 准中止犯理论的深度剖析与司法实践探究.docx
- 凉血化瘀方及其拆方对瘀热证脑缺血大鼠的治疗及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docx
- 凉血活血法在放射性肺炎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与价值探究.docx
-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膀胱癌中的角色与机制解析.docx
- 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IL - 12家族细胞因子的调控机制与功能研究.docx
- 凋落物介导下过熟马尾松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生态效应的差异探究.docx
- 减肥背景下生物炭与耕作方式耦合对玉米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docx
- 凝血酶在脑出血中对血脑屏障及脑水肿的作用与微创术干预研究.docx
- 凝血酶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新生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ocx
最近下载
- 新解读《FZ_T 07027 - 2023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儿童服装》最新解读.docx VIP
- PTC-中车长客PDM方案建议书20170609_Final.pptx VIP
- sfet7750700c动车组检修kwd联轴节扩压检查作业指导书.pdf VIP
- SFET-77-50500-C-动车组检修KWD联轴节退卸作业指导书-——【上海动车段三级修】.pdf VIP
- JJF(黑)13-2021加油机付油商品量检验规则.docx VIP
- 产品数据管理年终总结.pptx VIP
-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项目.pdf VIP
- CRH2A统型动车组三级修联轴节(KWD)组装作业指导书.pdf VIP
- 新时代好少年如何培养.pptx VIP
- IBM—华为业务智能系统项目BIS系统应用统计分析流程1.0.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