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上海卷】
语文·全解全析
2(1)
2(2)
3
4
5
12
13
12
16(1)
16(2)
21
22
C
B
D
C
D
B
C
B
C
D
D
A
1、【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赢粮而景从贾谊(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本题主要考察相似句的修饰限定差异,侧重于准确记忆能力的评估。考生应特别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赢景、斜月、碣石、潇湘。
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
此题不仅要回答出灯谜的谜底是风筝,还要了解风筝对主要人物命运的暗示。主要考察学生对红楼梦整体阅读的熟悉程度。
本题谜底是风筝。灯谜是探春所作。暗喻的也是自己的命运如同风筝,是“飘飘浮荡之物”。探春远嫁在《红楼梦》中有非常不同的寓意。所以,《红楼梦》在探春这一人物身上,对应的风筝的几次出现,具有明显暗示作用。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五回探春的判词中:“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这是关于探春命运的第一次暗示。第二次出现是第二十二回中本题题干探春所作的灯谜。第三次出现即在第七十回,探春所放的凤凰风筝与另一凤凰以及一只带响鞭的喜字风筝缠绕在一起,最后皆断线飘摇而去。这段预示探春远嫁,其命运如断线风筝一样不由自己把握。
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点:句子衔接排序的语句表达。
本题主要根据首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我们生活的水平,却未必能带来美好生活”,下文主要一句是正面,一句是反面来衔接语意。“正如网络促进了信息交换”,是正面,接下来应该反面来论述。迷惑性比较大的是D项,先说正面,最后说反面。但与“正如网络促进了信息交换”句子衔接略有中断。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
D.项体现了阿基米德的著名论断,该论断旨在排除不确定性因素,以实现确定性目标。ABC项分别从多个角度强调并推断了不确定因素的危害性。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点: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
题干“人似乎变得既确定却又模糊不清了”是指人被数字加以锁定,但数字锁定的只是人的某一方面,无法反映人的一切,导致人虽然局部显得“具体”但整体却“模糊不清”。
C项,说法错。“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来记录的,只是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如果不是经过实体认证的话无法锁定这个人。A项“一个人的身体”、B项“一个人的信息”。
D项“一个人的财产”,都是整体和局部的从属关系,只代表了或隶属于这个人的某一部分或局部,“一个人的姓名”与这个人是并列关系,“姓名”即代表了一个人的一切。
故选C。
5.【答案】(2分)D
【解析】本题考点: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A项:原文“从哈勃关于宇宙膨胀的研究开始,人们才证实了不确定性及其对宇宙的起源、构成和未来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推断出哈勃的研究证实了宇宙起源于不确定性。
B.项:据原文“人类未来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技术、科学、经济中失控和不假思索的过程,而这又与我们碎片化的认识模式导致的盲目性相关。”和莫兰认为,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就是源于盲目:“一方面,盲目地将经济利益置于大众安全之上;另一方面,盲目地忽略了核电站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两句可以得出这一推论。
C.项:在信息社会与数字化时代,人的异化现象愈发显著,个体显得更加虚无和不真实,仿佛仅是数字的集合。”不能推出:在信息社会与数字化时代,人类逐渐被转化为数字实体。
D.原文:“面对茫茫宇宙、永远向前的时间和飞速发展的科技,人类究竟在哪儿安放自己的身体?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这些奥秘成了人们乐此不疲去探索的永恒问题。”
故选D。
6.【答案】示例:反思和质疑。(2分)
【解析】本题考点:提取并整合文章中的核心信息,概述主要内容。
此题根据材料③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教会人们面对不确定性,引导人们反思和质疑,防止盲目和短视,并且能够勇敢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前文“缺乏培养质疑和反思的精神”便可得出答案。“反思”(1分),“质疑”1分。
7.答案示例:两则材料均探讨了不确定性,一致认为不确定性将成为人类未来生活的核心或永恒主题。(1分)不同点:(1)材料1主要基于理论、哲学、历史及教育等学科的发展视角得出结论。材料2主要探讨人类自身异化现象,并据此得出结论。(2)材料1侧重分析不确定性对人类的危害,呼吁重视不确定性;材料2则反思人类从确定性转向不确定性后如何应对,强调确定性的重要性。(3)材料1关注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强调教育学应注重确定性,避免忽视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材料2探讨科学对人类的影响,强调科技发展需保护和定位人类自身。(2分)
【解析】本题考点:评价作品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A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A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B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0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docx
- 【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1 散文阅读(二)教师版.docx
- 【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1 散文阅读(二)学生版.docx
- 【原创】(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2 写作(二)学生版.docx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 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三 思想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docx
-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西方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发展A卷(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