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脂大小蠹驱避效应及机制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LeConte),属鞘翅目小蠹科大小蠹属,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森林害虫。该虫原产于北美地区,在当地主要危害北美扭叶松、美国黄松等。其成虫飞行能力较强,除了能自然扩散蔓延外,还常随寄主木材及包装材料进行远距离传播。1998年,我国山西首次发现红脂大小蠹危害健康油松,此后,其危害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的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山松等松科植物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截至目前,红脂大小蠹已扩散至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给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红脂大小蠹属钻蛀性害虫,其生活史不整齐,一年中除越冬期外,林内均有成虫活动,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该虫以成、幼虫蛀食松树基部和根部的皮下组织,破坏树木的疏导组织,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而且,在小蠹虫进攻树木的同时,其携带的伴生有害真菌也会传到被侵害的松树上,与小蠹虫协同危害,进一步加剧了树木的死亡。由于红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树干基部和根部,且生存于树皮下,隐蔽性强,使得一般的杀虫剂和常规施药方法难以发挥理想效果,这也大大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红脂大小蠹的危害,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寻找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防治红脂大小蠹,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这些物质可以干扰害虫的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从而达到驱避害虫的目的。与传统化学防治方法相比,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防治害虫,具有环保、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研究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脂大小蠹的驱避作用,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与昆虫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丰富化学生态学理论,还能为红脂大小蠹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红脂大小蠹防治研究方面,国外主要针对其在原产地的生态特性开展研究。美国和加拿大对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和危害有过简单调查,因其在北美多为次期性害虫,基本不成灾,所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而在国内,自从1998年红脂大小蠹在山西首次被发现后,对其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内容涵盖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学特性、预测预报技术以及综合防治技术等多个方面。在生物学特性研究中,明确了红脂大小蠹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活史、各虫态历期、产卵量以及成虫扬飞期等。例如,在河北地区,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其在坑道内的活动状况;在陕西黄龙林区,发现该虫1年发生1-2代,主要以成虫和3-4龄幼虫在油松根部越冬。在种群生态学特性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中,通过野外调查,确定了红脂大小蠹的抽样技术、种群空间结构、树势分级,以及其发生危害与环境各因素,如林木密度、坡度、树龄、树势、坡向、温度、湿度等的关系。此外,在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上,提出了以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为指导思想的防治策略,研发了包括高效引诱剂及其应用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像利用线虫和真菌对红脂大小蠹进行生物防治,效果显著;通过分析被害油松和红脂大小蠹不同部位材料中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筛选出有效的引诱剂种类和最佳配比,研制出针对我国红脂大小蠹种群的高效引诱剂。
关于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涉及。国外在化学生态学领域起步较早,对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与昆虫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研究较为深入,通过大量的室内和野外实验,揭示了多种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昆虫行为的影响,包括取食、交配、产卵等行为的调控。国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范围涉及多种害虫和非寄主植物。例如,对一些蔬菜害虫和果树害虫,研究人员分析了不同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并测试了其对害虫的驱避或引诱效果。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在红脂大小蠹防治方面,虽然已取得诸多成果,但现有的防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局限性。例如,化学防治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问题;生物防治中的天敌昆虫在野外的定殖和扩散效果不稳定;引诱剂的使用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对红脂大小蠹驱避作用的研究上,目前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于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成分鉴定不够全面,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多停留在行为学层面,缺乏深入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此外,将非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应用于红脂大小蠹实际防治的案例较少,缺乏田间应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阿司匹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剖析与机制探寻.docx
- 阿奇霉素在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炎症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探究.docx
-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性分析与临床洞察.docx
- 阿扑吗啡对成纤维生长因子 - 2基因转录的调控密码:机制与解析.docx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兔主动脉的影响及机制解析:从病理到分子层面的探究.docx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兔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探究.docx
- 阿托伐他汀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探究.docx
-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效保护作用的探究.docx
- 附子发育解剖特征与生物碱积累机制的关联性探究.docx
- 附子干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NO与TNF-α水平变化及机制探究.docx
-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的关键因子探究.docx
- 非对称博弈视角下城市社区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探究.docx
- 非对称性单电子器件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探索.docx
- 非小细胞肺癌二、三线化疗后培美曲塞维持化疗的疗效、安全性及耐药机制研究.docx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MUC1基因定量表达:精准医疗时代的诊疗新基石.docx
- 非强化CT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瘘诊断中的价值探究.docx
- 非手术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生命质量的重塑与影响探究.docx
- 非扩髓带锁髓内钉: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的创新与实践.docx
- 非支撑横梁体系钢板组合梁桥:地震响应与抗震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非政府组织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剖析与展望.docx
文档评论(0)